館藏選粹

「新竹關西地區文書」共68件,年代以清道光五年(1825年)為最早,日大正12年(1923)為最晚。內容以關西地區的土地文書、人身契約為主,並包含家族鬮分書等相關資料。透過本批文書得以瞭解關西地區的發展,客家文書遣詞用字的獨特性,以及早期平埔族與漢人在土地開墾上的互動情形。此外,對了解當代婦女生活史,極具參考價值。

大正8年(1919)夏、秋兩季,全臺爆發霍亂流行病。其中以臺北地區的疫情最為嚴重,死亡率高達80%。日本殖民政府提出諸多防護措施,如海港檢疫、隔離實施、衛生宣導、交通管制等,大正8年9月下旬(1919),臺北廳的霍亂疫情逐漸平息。本專題特別挑選大正年間臺灣的流行疾病因應措施,以及衛生教育推展情形為主題之圖像,提醒臺灣社會對流行疾病應有的防治觀念。

臺灣省參議會檔案與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為研究戰後臺灣民意機關及實施地方自治變革極具價值之參考史料。本檔案為第一手的議會史料,在內容上則包含民政、地政等多方面的政府行政業務,無論是想探究,如:政治、經濟、民生等議題,都有可利用及研究之處。儘管這兩個時期的議會只歷時約13餘年,在臺灣的議會發展史上仍值得注意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