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1/14 (二)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思念與記憶的延續:葉盛吉獄中手稿與書信

發佈日期 2022年3月28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

白恐受難者葉盛吉(1923-1950),臺南人,曾就讀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戰後返臺轉讀臺大醫學系,在學期間加入共產黨,1949年夏畢業,進入臺大醫院第一內科實習,旋與摯友郭朝三之胞妹郭淑姿結褵。婚後未久以涉及參與匪諜組織等叛亂罪嫌被捕入獄,1950年11月29日殞命臺北市馬場町,獨留震驚哀痛的家屬,默默承受畢生難以抹滅的喪親之慟。葉盛吉自學生時期即有書寫日記、紀錄書信往來和整理資料之習慣,即使身陷暗無天日之囚籠,依然執筆不輟,書寫自敘傳、陳情書,留存每一件送物與書信往返紀錄,每週與家族親友通信,並抄錄信件底稿,其用意或為自身留存紀錄,或為爭取一線生機而努力。其身故後留下的獄中書信與手稿,經岳父郭孟揚、妻子郭淑姿整理保存,成為葉盛吉生命最後歷程之珍貴紀錄,亦為理解白色恐怖歷史之重要史料。

*
館藏選粹
三好德三郎文書-跨時代的情感與記憶流轉

發佈日期 2013年10月4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本次時空旅行特展旅人三好德三郎文書內容主要包括個人與商業經營文書。個人文書包含回憶錄、書信、臺灣時期照片、個人藏品清冊,共計96件。商業經營文書則包含三好德三郎在臺灣經營辻利兵衛出張茶舗所產生的相關文件,時間範圍自明治32年(1899)至明治36年(1903),共計49件。這批文書是研究三好德三郎在臺從事商業活動及公職活動的重要資料,可了解身為實業家的德三郎與官方之間建立起的特殊關係以及其生涯裡重要轉折點,極具研究價值。 

穿越時空尋訪長崎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

發佈日期 2013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秋瑾

時空旅行」特展旅人-長崎華商泰益號創立於20世紀初,經商貿易網絡橫跨整個東亞地區,包含俄國海參崴、朝鮮半島、中國大陸沿海、臺灣、呂宋島、馬來半島等各地商埠,並以臺灣及東南亞的華商為主要客戶。臺灣自1895年成為日本殖民地,由於日本官方政策之導向,積極強化了日、臺之間的經貿關係,在此時空背景下,泰益號以其地利、語言文化等優勢,拓展對臺貿易。泰益號文書中,現存臺灣商號的貿易書信約有17,000多封,其中以臺北大稻埕商家所發出的書信最多,數量近萬封。

追溯迪化街百年老店林復振商行與乾元藥行

發佈日期 2013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秋瑾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中藥材、南北乾貨商家及布料商雲集的一條臺北老街。回顧迪化街的發展歷史,其所在地舊稱大稻埕,約於19世紀中逐漸形成市街,1860年淡水開港後,外商紛紛來此設立洋行,從事茶葉貿易,帶動大稻埕地區蓬勃的商貿發展,至19世紀末,大稻埕儼然成為臺灣北部貨物集散中心。

西方旅者眼中的臺灣-約翰湯姆生來臺的足跡

發佈日期 2013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品慧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837-1921)被視為早期重要的攝影代表人物之一。他具深度的拍攝手法,除了將旅行中所見的亞洲人物、地景、文化帶回家鄉外,這些相片也成了珍貴的歷史紀錄。雖然停留在臺灣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他所留下的影像和筆記對於研究1870年代的臺灣提供了相當寶貴的資料。可以互相補充與參看「時空旅行」特展旅人-沈葆楨,觀察和其同時代來臺的西方人,如何詮釋當代臺灣風情。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