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9/14 (日)

本日不對外開放

*
由館藏看日治臺灣醫學教育的建立與醫師的養成

發佈日期 2018年7月23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謝明如

清領時期,近代西方醫學尚未普及之際,傳統漢醫屬「中九流」之一,社會地位不高,醫生取得優勢地位,乃係日治以降,近代系統性醫學教育建立後才出現的現象。欲瞭解臺灣近百年來醫生社會地位之變遷,首先需瞭解醫師養成之經緯。究竟臺灣醫學教育制度如何奠定?其教學內容為何?現在就讓我們以珍貴的館藏,一窺日治時期醫學教育的風貌。

*
長崎泰益號與馬來西亞檳城商號
長崎泰益號與馬來西亞檳城商號

發佈日期 2023年9月28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鄧淑瑜 ● 圖/臺史所檔案館

長崎泰益號是來自福建金門陳家三代:陳國樑(1840-1908)、陳世望(1869-1940)、陳金鐘(1890-1974)在日本長崎經營的商號。該商號創設於1901年,專門經營出口日本的海陸產物至東亞各地的華人商號,貿易的網絡從東北亞朝鮮、海參崴,中國大連、上海、福建,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的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泰益號在1940年代因世界經濟不景氣及二戰的因素,生意逐漸走向衰退而結束營業。

長崎泰益號留存的東南亞商業書信,大約有100多間商號,其中馬來西亞檳城商號與泰益號往來的約有10多間,290封商業書信,時間自1913年至1938年,最具代表性的3間商號分別:檳城陶新公司、檳城瑞興棧公司、檳城萬協源,書信量超過八成,與泰益號交易的主要貨品以海陸產物為主,例如鮑魚、魷魚、丁香脯。另外,在商業書信中經常有許多不同的附件,例如:貨物報價單、新年賀卡、名片、廣告宣傳單等。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