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10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在地方聽見世界-臺灣青年音樂家的鄉土巡演

發佈日期 2024年8月20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 李依陵、王麗蕉

九十年前的此時,1934年8月,一群臺灣年輕音樂家展開了臺灣史上首場西洋音樂巡迴演奏會,「鄉土訪問大演奏會」在南島炎熱的夏日,從臺北醫專講堂熱鬧啟程,表演行程相當緊湊,一路向南,巡演新竹、臺中、彰化、嘉義、臺南等地公會堂,至高雄青年會館終場演出。在緊湊表演日程,為臺灣各地民眾獻上優美的琴韻樂音,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本文聚焦在這臺灣史上首場「鄉土訪問演奏會」,僅僅一個多月快速成團,表演的曲目主要是西洋樂曲。在南島炎炎夏日,這場盛大音樂饗宴熱鬧展開,由北至南,巡演7場,讓各地聽眾一飽耳福、大開眼界,拉近臺灣民眾與西洋音樂的距離,開啟臺灣音樂多元迸發和榮登奧運殿堂,臺灣舞曲在世界發光。

*
檳城的開埠與華人移民

檳城(Penang,Pulau Pinang)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北端,為馬來半島西北部的島嶼,舊名為檳榔嶼;日文又稱為彼南、ペナン。檳島原隸屬於吉打王國(Kedah),1786年由法蘭西斯·萊特(Francis Light)代表英國東印度公司向吉打蘇丹簽署合約取得檳島的統治權。1799年,英國殖民者繼續取得檳島對岸的土地,改名為威利斯省( Province Wellesley,簡稱威省)。1826年,英殖民將檳城、馬六甲及新加坡合併為海峽殖民地。1957年馬來亞獨立後,檳城成為馬來西亞聯邦州屬之一。(圖1)

為了發展經濟,英殖民政府招募大量中國人及印度人移民至檳城開墾。1921年總人口約有30萬人,其中華人就有13萬人,佔據近一半。再以華人方言群細分,福建人佔48%,廣東人23%,潮州人14.5%,客家人10.7%,海南人2.9%。

考量戰略及經濟的地理位置,英殖民政府選擇檳島的東北角作為發展據點,並命名為喬治市(George Town),即今日馬來西亞檳城州首府。接續開設最早的第一條街道,即Beach Street(中文名:土庫街),大部分的華商都聚集於此。從港口延伸北段為歐洲銀行及華人商業的集中地,南端則是批發市場。(圖2)



圖1:(左):檳城地理位置圖,(右):馬來半島地圖。
資料來源:底圖取自〈馬來地誌〉(T1013_10_005_0284),《臺灣銀行所藏日治時期書刊》,1942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原件典藏。鄧淑瑜繪製。


圖2:喬治市街區地圖
資料來源:底圖取自The Imperial Japanese Government Railways, An official guide to Eastern Asia: trans-continental connections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vol. V, Tokyo The Imperial Japanese Government Railways, 1917. 臺史所檔案館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典藏(B2204_00_05)。鄧淑瑜繪製。


圖3:檳城的華僑商店街
資料來源:佐藤弘(編),《南方共榮圈の全貌》,東京市:旺文社,1942年,頁244,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典藏,(A0183_00_00)。


圖4:檳城港
資料來源:南洋協會臺灣支部,《英領馬來事情》,臺北市:南洋協會臺灣支部,1927,頁179。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典藏,(B0715_00_00)。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