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02 (三)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鹿港郊商許家貿易文書

撰文/臺史所研究員 林玉茹

本批文書是少見的關於郊商的一手史料,彌足珍貴。文書為日本領臺(1895)三年間,鹿港郊商許志湖家族所有,內容包括家人的往來書信、兩岸貨物配運貿易情形及政治社會狀況、商店經營,以及土地收租等相關文書。透過該文書,不但可釐清郊商商業經營機制,也可以瞭解當時商人的飲食生活及文字素養、當時的政經狀態,以及政權更迭時商人的適應方式。

*
巡演實況與楊肇嘉後援

1934年鄉土訪問演奏會,在南國炎炎夏日,自8月11日起在臺北醫專講堂隆重開幕首演,一路向南,在各地公會堂演出,12日新竹、15日臺中、16日彰化、17日嘉義、18日臺南,19日在高雄青年會館盛大演出最終場。各地演出的時間都是晚上七點至七點半間,結束時間大約是十點左右。

由新民報的首場報導,標題「聽眾二千塞滿醫專講堂」,報導中描述觀眾入場情景「自午後五時起,斯道的受好者,乘夏夜之涼味,陸續擁到,電光燦爛之講堂,幾無立錐餘地之大盛況。」場內塞滿由各單位和報社,以及張福興、李延齡等人致送的花環。報導附上翁榮茂小提琴和陳泗治鋼琴演奏,以及場內聽眾座無虛席的照片。

由新民報的標題「聽眾完全為之魅了」,說明鄉土訪問演奏會在臺中場空前的盛況,林獻堂、楊肇嘉等地方仕紳,大東信託株式會社和臺灣文藝聯盟等單位致送的花環佈滿舞台,表演間林獻堂等霧峰林家和地方人士,在地店家月宮與銀河洋菜館等贈金捐款。天才音樂家江文也屢次應聽眾要求復唱,達三回之多,整場演出直至晚上十點半才結束。

圖7:1934年8月17日報導臺中鄉土訪問演奏會演出實況
資料來源:〈臺灣同鄉會鄉土訪問〉,《六然居典藏史料》,1934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在臺南公會堂演出,從三位女音樂家接受獻花的合影照片紀錄,可見舞台上和兩旁佈滿平和齒科醫院等單位致贈的花藍,舞台前放置大冰塊,標示製冰公司或贊助者作為宣傳,更重要的是在南島濕熱的盛夏,可以降溫消暑。

圖8:1934年8月18日臺南公會堂,左起柯明珠、林秋錦、高慈美接受獻花合影
資料來源:〈鄉土訪問演奏會於臺南公會堂(一)〉,《高慈美文書》,1934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最終場在高雄青年會館舉行,由當日會館內場景照片,可見兩層樓滿座的觀眾,有許多孩童進場聆聽這場留日臺灣青年返鄕巡演的西洋音樂響宴。

圖9:1934年8月19日高雄青年會館滿座的觀眾
資料來源:〈鄉土訪問演奏會於高雄青年會館(五)〉,《高慈美文書》,1934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10:最終場高雄青年會館演奏會的報導
資料來源:〈臺灣同鄉會鄉土訪問〉,《六然居典藏史料》,1934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鄕土音樂巡演空前盛大、圓滿成功的演出情景,亦可由1934年9月楊肇嘉發出的收支決算通知再次驗證。細察各場次的收入,門票收入以臺中場最多為446元,捐款收入則以臺北150元最高;主要支出是演出者在島內移動巡演的旅費,最後的盈餘用於購買送給表演者的紀念禮品,剩下結餘則移作臺灣同鄉會會費使用。

 
圖11:演奏會帳務決算表
資料來源:〈臺灣同鄉會鄉土訪問〉,《六然居典藏史料》,1934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12:鄉土訪問演奏會會員券
在楊肇嘉收集的鄉土訪問演奏會資料中,留存高雄青年會館場次的會員券,券額為0.5円和1円。
資料來源:〈臺灣同鄉會鄉土訪問〉,《六然居典藏史料》,1934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