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24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長崎泰益號與馬來西亞檳城商號

發佈日期 2023年9月28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鄧淑瑜

長崎泰益號是來自福建金門陳家三代:陳國樑(1840-1908)、陳世望(1869-1940)、陳金鐘(1890-1974)在日本長崎經營的商號。該商號創設於1901年,專門經營出口日本的海陸產物至東亞各地的華人商號,貿易的網絡從東北亞朝鮮、海參崴,中國大連、上海、福建,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的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長崎泰益號留存的東南亞商業書信,大約有100多間商號,其中馬來西亞檳城商號與泰益號往來的有10多間,290封商業書信,本篇精選書信往來量較多的3間商號,配合本館典藏相關檔案、地圖、照片等,具體勾勒商號所處檳城的繁榮之地。

*
結語

檔案作為私人、家族乃至機關團體活動歷程的第一手紀錄,是今人追溯過往、重構歷史的重要依憑。而藝術檔案不僅指涉藝術家個人生命和創作軌跡,也囊括了美術團體與展覽事務推動過程、以至於整體美術運動發展中所產生或接收的各式資料。隨著越來越多珍貴的藝術檔案為研究者們發掘整理與公開,臺灣美術史的展示研究取向,也逐漸從聚焦作品本身與作者生平的分析論述,擴大到納入藝術群體或事件相關文書的多元呈現。

早期畫會團體活動的相關檔案,從不同層面記錄了畫家們組織集結的自主性、與建立跨域網絡的能動性。鑑於日治時期並無完善的官方美術贊助與作品購藏機制,開發社會中各階層觀眾的協力與文化參與,為美術創作尋求資源與空間,便顯得極為重要。正是這根植於民間社會的特質,藝術家的影響力得以擴大,成為文化啟蒙與形塑主體意識的一股推進力,從而牽繫起藝術與社會更為深刻的互動,並在時空更迭的歷史長流中承先啟後,代代相傳。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