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4 (三)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讀遊世界–戰時旅行書寫(1938-1944)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近年挖掘出日治時期唯一由臺灣人自行創刊的1938至1944年《臺灣新民報》之獨家典藏,本文選輯報中精彩的旅行書寫,藉由來自臺灣與日本旅人所留下的旅程描述紀錄,輔以照片、旅券紀錄、舊籍、明信片等特色典藏,邀請您跟隨旅人足跡讀遊萬里,飽覽烽火中北京、滿洲、美國、德國、緬甸、越南等地之風光,親歷百年前戰爭動盪時期的世界風景,體驗旅人胸臆中的世界觀。

*
讓言論走向公眾─從新民會到臺灣新民報
讓言論走向公眾─從新民會到臺灣新民報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李依陵、謝明如 ● 圖/臺史所檔案館

在科技進展日新月異的今日,網際網絡和社群媒體逐漸取代電視廣播,成為資訊來源的主流。人們只要透過手機,或是敲打鍵盤,就能輕易通往世界,獲得各方訊息。但在百年前沒有網路的傳統時代,臺灣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獲取最新消息?報紙可說是最重要的管道。

然而,日治時期的臺灣,言論受到官方嚴密掌控,多數報紙採取殖民者之視角,所登載之報導並非客觀中立,連帶侷限臺灣人的思想和眼界。1920年代,亟思改變與進步的一群臺灣留學生在東京組成「新民會」,力圖組織化地推展社會政治運動,為臺人籌組政治組織之先聲,爾後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臺灣民眾黨、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等相繼成立,並透過發行刊物與自辦報紙,爭取臺人政治地位與智識之改善。《臺灣民報》正在此一社會氛圍下誕生,後改名為《臺灣新民報》,是當時唯一由臺灣人自辦之日刊報紙,既為臺人之喉舌,辦報過程復歷經與殖民體制之折衝,堪稱與殖民者搏鬥之歷史縮影,反映臺人不屈不撓之民族精神。

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啟蒙」是文協重要的使命,而「辦報」則是必要之途徑。本文回顧日治時期臺灣人何以辦報,又如何透過辦報,讓言論走向公眾,啟迪民眾思想,凝聚社會共識,提振民族士氣,立足臺灣,放眼世界。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