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0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讀遊世界–戰時旅行書寫(1938-1944)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近年挖掘出日治時期唯一由臺灣人自行創刊的1938至1944年《臺灣新民報》之獨家典藏,本文選輯報中精彩的旅行書寫,藉由來自臺灣與日本旅人所留下的旅程描述紀錄,輔以照片、旅券紀錄、舊籍、明信片等特色典藏,邀請您跟隨旅人足跡讀遊萬里,飽覽烽火中北京、滿洲、美國、德國、緬甸、越南等地之風光,親歷百年前戰爭動盪時期的世界風景,體驗旅人胸臆中的世界觀。

*
旅行記憶-館藏中的修學旅行
旅行記憶-館藏中的修學旅行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歐怡涵 ● 圖/臺史所檔案館

1937年,臺灣新民報社出版的《臺灣人士鑑》,內載2千餘名當時對臺灣具有影響力之社會領導階層的基本資料,其中960位臺籍社會領導階層,填寫了他們有興趣從事的休閒活動,旅行僅次於讀書與園藝成為排名第三的熱門項目。除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觀念的影響,受教過程中學校所安排的旅行活動也是成因。旅行已不僅是社會領導階層忙碌之餘的休閒「小確幸」,更是促使臺人觀看日本、歐美近代性,日人及全世界看到日本統治臺灣成功的管道。

學校安排的旅行活動中之修學旅行,是「以學生身心之發達及充實學校生活為目的,由教師率領、以學年或班級為單位所施行的旅行活動」,被視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其與「遠足」之差異,在於遠足係在步行所能到達之範圍內,以一日往返為原則所施行的校外活動;而修學旅行則可運用各種交通工具,旅行時間亦較長。

日治初期,修學旅行在1897年國語學校設立之際自日本導入臺灣,成為傳遞國家主義、培養學童愛國心的重要管道,漸成各級學校固定的年中行事。修學旅行的形式,可分為島內與島外旅行兩類。其中,島外旅行之日本內地旅行,經費採官、自費各半,參觀路線雖屢次不同,但必定包含桃山御陵(明治天皇陵墓)、宮城(天皇居所)拜觀、伊勢神宮三處,以「鞏固國民的精神基礎」,餘則多為各地名勝、學校、公園、博物館、工廠等,以感受殖民母國於文化與國力上之發達。直至1940年5月,日本當局為確保戰爭體制下運輸交通之順暢,以及節約燃料,故要求各級學校停辦修學旅行,學生引頸期待的旅行活動始告中止。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