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葉盛吉日記》中,除文字書寫外,旅程中仔細於各個景點或路過某些地點在日記本上留下專屬此趟旅程之印記,計200餘枚。葉盛吉遊覽雲仙國立公園於宮崎旅館所蓋紀念章(圖11)和2017年本館重回舊地所蓋紀念章(圖12)形式相比,未有太大的變動,印記中元素沿用至今。 圖12:2017年雲仙國家公園宮崎旅館所蓋紀念章
葉盛吉遊覽熊本水前寺所蓋成趣園鴨型紀念章。水前寺雖以「寺」為名,實則以庭園聞名。此園引阿蘇山伏流水,並以該池水為中心建造桃山式迴游庭園,熊本藩藩主細川忠利引用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將之命名為「成趣園」。池上野鴨恣意悠游之景象,吸引遊客駐足圍觀。(圖13) 遊覽春日若宮神社所蓋三色套印紀念章。春日若宮神社,位於春日大社境內,四周林木環繞,環境清幽。其本殿與春日大社之本殿皆採「春日造」之建築樣式。又,自1136年起迄今,若宮神社皆於12月中旬舉辦「若宮御祭」,其意在迎接若宮神至春日,以庇佑當地人民的健康與豐收。祭典期間,參與神事者皆穿著平安至江戶時代間的各式傳統服裝,組成遊行隊伍,前往若宮神暫駐之旅所進行參拜,並表演日本傳統藝能的音樂舞蹈,以表感謝之情,為奈良年度最盛大祭典。(圖14) 遊覽日光東照宮時所蓋「眠貓」紀念章。東照宮為德川家康靈廟,「三猿」和「眠貓」雕刻尤富盛名。其中,「眠貓」乃名工匠左甚五郎之作品,位於奧宮(即德川家康墓地)出入口東迴廊上方飾板中央,為德川家康陵寢守護者。此看似沐浴在陽光中打盹的貓,比喻江戶時代的和平。但其肩膀隆起,表示未完全熟睡,一旦有搗亂份子出現,將隨時作出攻擊。(圖15) 「旅行的人是無法在一個地方多做停留的,昨日是熊本,今天是別府,明日又在船中,每日每時不斷變換的場所和風景都讓我們對旅途不致生厭;山也不同,水也不同,所見的面孔亦不相同。我們所走的就是這奔忙的旅程。」此為葉盛吉於1939年7月15日夜裡遊覽別府後記於日記中的感懷。在緊湊的修學旅程背後,學生在校方刻意規劃下參觀軍事設施、官廳衙設、農業及教育機構等,帝國藉由現代文明的展示教化學生,使其認同與服膺日本統治的合理性,以成為符合帝國需求的國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