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3/28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鹿港郊商許家貿易文書
本批文書是少見的關於郊商的一手史料,彌足珍貴。文書為日本領臺(1895)三年間,鹿港郊商許志湖家族所有,內容包括家人的往來書信、兩岸貨物配運貿易情形及政治社會狀況、商店經營,以及土地收租等相關文書。透過該文書,不但可釐清郊商商業經營機制,也可以瞭解當時商人的飲食生活及文字素養、當時的政經狀態,以及政權更迭時商人的適應方式。
*
四、臺灣農民運動

農民運動的源頭起於臺灣的重要資源產業-糖業。1924年,因林本源製糖會社北斗郡溪洲工場甘蔗價格低於鄰近的其他會社工場,原料區域內二林等庄的蔗農在二林庄長林爐及開業醫生許學的帶領下向官方陳情,在北斗郡守的斡旋下,製糖會社同意給每甲地5円的補助金。這次陳情的成功,鼓舞其他區蔗農挺身抗爭,員林、虎尾、新營、曾文、鳳山等地陸續發生蔗農抗議事件,於是主導農民運動的組織也應運而生。

1925年,彰化二林庄的文協理事李應章醫師領導組成二林蔗農組合,舉辦各種農民講座,並協助蔗農向林本源製糖會社爭取權益。同年10月22日,會社在警察的協助下,強行採收甘蔗,與蔗農爆發衝突,造成多人遭逮捕,是為「二林事件」。此後,各地農組紛紛成立,以提升農民知識、改善農民生活、促進交易合理化等為主要訴求。同年11月,高雄成立鳳山農民組合,簡吉等人帶領農民向臺灣總督府遞交請願書進行各種抗爭。1926年6月,於鳳山召開各地農組幹部聯合會,通過組成臺灣農民組合,簡吉獲選為中央委員長,黃石順、趙港等為中央常任委員。


圖12:蔗農收穫作業情景
甘蔗收成流程,先由人力將採收好的甘蔗,利用小型軌道從蔗田中運出,再集結至貨車車廂,最後則由牛車將滿載甘蔗的貨車車廂拖運,以和糖廠火車接軌,運至糖廠煉製。製糖會社為取得穩定的原料來源,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於1905年實施糖業保護政策,推行「原料採收區域制度」,規定區域內甘蔗僅能區域內製糖會社派人採收,採收後重量及價格均由會社決定,甘蔗價格脫離市場機制而掌握於會社手中。
檔案來源:識別號A0093_00_00,《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


圖13:〈臺灣民報〉第122號
1926年9月12日,林呈祿編輯發行,為二林事件公判號。首頁述明事件的性質,即「農民的爭議,也以蔗作爭議為嚆矢,所以二林爭議可以看做代表二百餘萬農民的利害。」與「二林事件的衝突,未必全是農民的責任,而林糖當事者和警官未必全無責任。單單起訴了農民,將其他的責任者而置之不聞,到底是否適當之處置呢?」
檔案來源:識別號LJK_09_07_0611483,六然居典藏史料,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1927年2月,簡吉與趙港代表臺灣農民組合赴日向帝國議會請願時,與日本農民組合與勞動農民黨取得聯繫。勞動農民黨應兩人要求,派遣黨員古屋貞雄律師赴臺擔任臺灣農民運動的指導者,帶來勞動農民黨的宣傳戰術,並協助農民辦理土地案件。同年12月,農組召開第一次全島大會,會中決議「支持勞動農民黨」和「促進勞工農民組合」較引人注目,其中後者強調「依據馬克思主義,領導無產階級的方法應該是期待解決農民問題的方針」,可見農組已走向階級化,訴求工農利益,明顯左傾。


圖14:1927年4月17日《水竹居主人日記》
張麗俊至豐原重要的宗教中心慈濟宮聆聽簡吉、趙港、侯朝宗三人的農事演講,他認為演講甚中時弊,而且旁敲側擊,令人心領。
檔案來源:識別號3CLJ_08_03_0001,張麗俊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水竹居主人日記》,臺灣日記知識庫

1928年,日本勞動農民黨遭官方強制解散,臺灣共產黨恰於同年成立,時任臺共候補中央委員的謝雪紅出席農組召開之中央委員會,會中通過其提議之設置青年部、婦女部與救濟部的提案,農組活動遂轉由臺共主導。但日本官警無法再放任公開進行共產主義運動的農組繼續運作,遂於1929年2月展開全島檢舉,逮捕簡吉等人,是為「二一二事件」。農組多名成員被拘捕或判刑,數月後被拘禁者相繼獲釋,並對受鎮壓而退縮的同志執行鬥爭,致使農組的共產主義日益激化。1929年10月,農組主要幹部趙港等人陸續加入臺共,持續進行抗爭運動。1931年1月,農組召開竹崎會議,會中明確提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臺灣總督獨裁統治」、「臺灣共產黨萬歲」,代表農組已成為臺共的外圍組織。日本當局遂展開嚴格取締和逮捕,直至1932年,農組全面崩潰走入歷史。


圖15:1930年2月12日簡吉日記
在獄中的簡吉,回想一年前的這一天,當全臺灣沈浸在農曆年大年初三的歡樂氣氛時,卻有300餘人遭檢舉,500多戶人家遭搜索,歡樂氣氛全被破壞。此外,吟了一首長歌,紀念「二一二事件」。被逮捕的農組成員簡吉、侯朝宗等人判刑確定,其中簡吉刑期最長,為期1年。
檔案來源:識別號T0894_01_001,簡吉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簡吉獄中日記》,臺灣日記知識庫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