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9/28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大家一起來讀報─《臺灣新民報》與《興南新聞》日刊的內容取材觀察

《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以及接續之《興南新聞》為系列性報紙,時間橫跨1923年4月至1944年3月。然而,1932年獲准發行日刊後的報紙,幾無留存。有鑑於此份報刊的重要性,本所近年來海內外蒐集,終於挖掘出1938至1941年《臺灣新民報》獨家典藏。報紙刊載的內容多元,囊括政經時事、地方消息與藝文新知,更是研究二戰時期的臺灣史極為珍稀的史料。

本篇嘗試解讀與觀察在1932年4月發行日刊之後,報紙外在的規格版面與用字,以及主要收錄的內容與專欄規劃。再分析隨著時間演進與大環境更迭,內容取材的特殊性與變化。期透過本文深入介紹這份屬於臺灣人的報紙,進而邀請您一同讀報回顧昔時臺灣大小事。

*
五、結語
        隨著近代醫學教育在臺灣逐步建立與發展、現代醫療衛生觀念之建立,以及公醫制度之施行與普及,受西方醫學教育的洋醫迅速取代傳統漢醫,成為民眾問病求診的優先選擇,醫師階層亦快速崛起,成為臺灣新興社會領導階層的主要來源之一。臺大醫學院作為全臺最老牌的高等醫學教育機關,其受學子青睞可謂其來有自。近代醫學在臺灣的奠基,是臺灣社會現代化的面向之一;而每位醫師的生命故事,皆與臺灣這塊土地緊密相繫。館藏吳新榮文書、郭秋才文書、劉傳來文書、葉盛吉文書、陳中統文書、滿州醫科大學檔案、教育文書中的《臺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紀念冊》等,不僅是醫師生命史的一手紀錄,也是臺灣醫療乃至於社會發展史上真實而精彩的見證,值得讀者仔細耙梳體會。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