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09 (三)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女性專題-檔案中的傳統臺灣女性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

傳統臺灣女性,在思想上接受男性為天的貞節賢淑觀念,身體上則處處受到限制,被當成物品一般的被買賣,甚至在家中經濟困頓、八字不合等原因下,成為最先被犧牲的對象,如商品一般的被質押、買賣,或成為他人的養女、媳婦仔。而婚後的女性,除侍奉公婆外,更需一肩挑起養兒育女、家務農務等大小事務。當「媳婦熬成婆」後,若遇家中無男性尊長,更需負起管理家產、分配財產等事宜。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為使社會大眾對於早期的女性生活有更多的認識,特規劃以臺灣女性的傳統生活、走入職場、日記中的臺灣女性等面向為系列專題,深入的從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所典藏的各類型檔案介紹早期臺灣女性的各種樣貌。本篇專題將以傳統女性為主軸,帶領讀者一窺早期女性的樣貌。

*
三、競爭激烈的醫學窄門
        如前所述,1919年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升格為醫學專門學校前,習醫已蔚為社會風氣,該校長年呈現「入學難」之現象;1922年新臺灣教育令發布,臺醫專再次升格至與日本國內醫專程度相當,加以實施臺日共學制,該校的入學競爭遂更加激烈。由於錄取名額十分有限,赴日投考醫專反較在臺容易錄取,乃形成富家子弟競相赴日習醫之現象,尤以考取東京醫專和私立日本醫專兩校者為數最多。如吳新榮自臺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畢業後,因受叔父影響,以習醫為志,遂負笈日本就讀東京醫專;又如傅錫祺之孫傅雄飛,1936年自中學畢業後,擬赴日投考醫專,雖歷經試驗之煎熬,終在兩千名志願者中脫穎而出,如願考取東京醫專。
圖11:1902年楊雲萍之父楊敦謨報考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順利考取,畢業後於苗栗後龍擔任公醫。此為該校告知其參加入學考試之通知書。
檔案來源:YP03_02_009,楊雲萍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圖12:1936年3月7日傅雄飛致祖父傅錫祺之信函。信中指出,該年因臺醫專廢止(被併校),報考日本國內醫專之臺人激增,更不易考取。緊張憂慮的心情躍然紙上。
檔案來源:T0889_02_02_011,傅錫祺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除負笈日本外,隨著日本帝國勢力逐漸擴張,華南、南洋、滿洲國等海外地區亦為有志習醫者的新選擇。以滿洲為例,當地因傳染病流行,而西醫極為不足,促使滿洲國政府急於建立醫學教育機關,同時,積極延攬醫療從業人員以建立衛生行政體系。相較於臺灣島內升學及發展機會受限,滿洲不僅就業機會多,且臺人具有語言優勢,往往較日人更易建立人脈,因此,不少臺人醫師遂選擇前往滿洲留學或執業。據統計,僅畢業於滿洲醫科大學一校之臺人醫師即多達212人,其畢業後不少人留在當地執業、從事研究,或參與醫療行政,成為滿洲近代醫學發展之推手。

圖13:滿州醫科大學專門部1937年畢業生名冊。該屆28名畢業生中,計有4名臺灣人。
檔案來源:2MMU_4_JD24_01_125,滿洲醫科大學檔案,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