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3/28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三好德三郎文書-跨時代的情感與記憶流轉
本次時空旅行特展旅人三好德三郎文書內容主要包括個人與商業經營文書。個人文書包含回憶錄、書信、臺灣時期照片、個人藏品清冊,共計96件。商業經營文書則包含三好德三郎在臺灣經營辻利兵衛出張茶舗所產生的相關文件,時間範圍自明治32年(1899)至明治36年(1903),共計49件。這批文書是研究三好德三郎在臺從事商業活動及公職活動的重要資料,可了解身為實業家的德三郎與官方之間建立起的特殊關係以及其生涯裡重要轉折點,極具研究價值。 
*
一、程度逐漸提升的醫學教育制度
        清領時期,臺灣除少數傳教士以西洋醫術施行診療外,多為修習中國傳統醫學之漢醫,其面對瘧疾、霍亂、赤痢、傷寒等惡疫往往束手無策。日本領臺後,總督府為執行醫療衛生政策,遏止傳染病流行,促進島內醫業之發展,亟需培養臺人醫師,乃於1899年創建官立「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是為臺灣第一所現代醫學教育設施。
圖1: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成立之初暫借臺北醫院一角為臨時校舍,正式校舍於1913年竣工,為瓦頂磚造二層樓建築,校址位於今二二八公園內。
檔案來源:T020302_05_0442,費邁克集藏,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招收具公學校畢業程度之臺人,修業5年(預科1年、本科4年),與「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並列為兩所臺人最高學府,時人譽之為「臺灣的牛津和劍橋大學」,惟實際上,其程度遠不及日本國內招收中學畢業生就讀的醫學專門學校。蓋醫學校創立之初,公學校成立未久,島內亦欠缺中等教育機關,自然難以設立與日本國內程度相當的醫學校。因此,畢業生僅能取得總督府頒發的「醫師免許證」,在臺執業,而無法取得日本政府頒發、可通行於日本帝國的醫師證書。

圖2:1909年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生黃文欽為自行開業,特檢附醫學校所習科目清單,向總督府申請發給醫師證書,順利獲得總督府之同意。
檔案來源:T0797_01_007_0252,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儘管如此,因其畢業生或於官公立醫院任職,或自行創業,均頗有成就,不僅累積相當之財富,亦往往受地方人士敬重而晉升社會領導階層,影響所及,該校成立僅數年,即出現「入學難」之現象,錄取率常低於一成,考取者皆為臺人子弟中的菁英,如杜聰明、韓石泉、蔣渭水等,皆為該校畢業生。 

        1919年,總督府為因應民族自決思潮之威脅,明揭以同化主義為施政方針,隨即更改學制,使之趨近日本國內的教育制度,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乃於同年4月升格為「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

        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設置預科及本科,預科招收公學校畢業之臺人,修業年限為預科4年、本科4年,共計8年,因其程度仍略低於日本國內醫專,故畢業生雖享有「臺灣醫學得業士」之稱號,仍僅能取得臺灣總督府發給的醫師證書。迨至1922年新「臺灣教育令」頒佈,標榜臺日共學,中等以上教育設施比照日本國內設立,該校遂再度升格,轉為招收臺、日人中學校畢業生、修業4年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其程度與日本官立醫專完全相同,畢業生得享有「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醫學士」之稱號,亦可免試取得日本內務大臣發給的醫師證書,在臺灣以外的日本帝國圈內執業。

 
圖3:1923年臺灣總督府授予臺南醫師郭秋才的醫師證書。郭秋才於1919年入學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23年自該校本科畢業,因屬舊制醫專體系,需另參加檢定試驗,始能取得在日本執業的資格。
檔案來源:T073401_01_0003,郭秋才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1936年,總督府為統一醫學研究、醫學教育及診療機關,以整合並提升醫學界相關成果,乃在臺北帝國大學創設醫學部,招收高等學校或大學預科畢業生就讀,在學年限最短4年,最長8年,為臺灣醫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殿堂;同時,將既有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改制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由此正式形成與日本國內相同的雙層醫學教育體系,也更加促進學歷主義在臺灣社會之滲透。
圖4:1929年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正門。
檔案來源:T0744_0001,《昭和4年臺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紀念冊》教育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圖5:1928年創立的臺北帝國大學(正門),為戰前臺灣最高學府。
檔案來源:T0440P0065_3_0030,日治時期臺灣風光明信片,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圖6: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之吳丙丁與東京醫學專門學校畢業之吳新榮共同經營的佳里醫院,招牌上書有「臺灣醫學士」、「東京醫學士」作為宣傳。看診科別包含內外科、小兒科、花柳科、齒科等,顯示當時醫師教育重博通而非專精於一科,地方醫師與民眾的關係較今日更加密切。
檔案來源:3WXR_01_0002,吳新榮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醫學部與附屬醫專部之間因專業知識與學歷存在高下之別,醫學部生對於附屬醫專部生往往存在蔑視的心態,附屬醫專部生對於併入臺北帝大後教學資源被分割亦深表不滿,屢屢提出獨立設校之連署請願,兩部間常有衝突,凸顯學歷主義對於不同階層醫師間的集體意識與社群分化之影響。戰後,配合國民政府接收,臺北帝大醫學部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延續其在臺灣醫學界龍頭之地位,附屬醫學專門部則終歸裁撤,走入歷史。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