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11/16 (日)

本日不對外開放

*
從語言統一實踐普世理想- 日治時期臺灣世界語運動文獻

發佈日期 2013年3月15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L. L. Zamenhof, 1859-1917)於1887年所創造的人工語言,期待透過簡單易學的輔助語,打破國際間的語言藩籬,促進交流和相互理解。其字彙包含了印歐語系中常見字,列舉幾個基本字彙,如「太陽」這個單字的世界語為sunro;「紙」則為paperor;「十二月」則為Decembro等。世界語的推廣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運動,追求語言使用的平等自由、跨民族的教育觀點,傳達普世一家的理想。

*
新增館藏選粹一篇:「臺灣傳染病史中的鼠疫、霍亂與流感(1895-1920)」
2020-10-31 發表

1895至1920年,臺灣曾經面臨鼠疫、霍亂、流行性感冒、瘧疾、天花等傳染病大規模的侵襲。其中,鼠疫的流行更與臺灣衛生的開展息息相關。1923年,美國學者文士樂(C. E. A. Winslow)將衛生(由國家負責人民健康)定義為一種預防疾病、延年益壽、促進身心健康與效能的科學與藝術。經由有組織的社會力量,從事環境衛生,以防止疾病傳染,並實施個人衛生教育,發展醫護事業,使疾病得以獲得適當預防及治療,更進而組織社會機構,透過這種方式,以確保各個份子的生活水準,實現國民健康及長壽的要求。

本文首先介紹臺灣衛生體制建立前的風土概況;其次是殖民政府因應傳染病的流行,逐步建立起衛生政策與醫療行政的過程;最後則是鼠疫、霍亂、流行性感冒等三類傳染病於日治時期在臺灣流行的概況、殖民政府的應對方式,以及民眾的觀感。觀照如今新冠肺炎的流行,至10月30日17點為止,感染人數已達4千5百萬,死亡人數為118萬。從過去到現在,人與病菌的戰爭從未停歇。

瀏覽內文:臺灣傳染病史中的鼠疫、霍亂與流感(1895-1920)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