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19 (五)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新港文書與臺灣史上的族群互動
17世紀中葉,荷蘭傳教士教導新港社西拉雅族以羅馬字母來書寫自己的語言,即新港語。西拉雅族運用新港語拼寫自己的姓氏、記錄帳目,以及訂立契約。這些目前存留的語言文獻,稱之為新港文書,是研究早期臺灣社會珍貴稀有的資料,可了解荷蘭人對原住民的衝擊與影響、新港人怎樣逐筆失去村社的土地、新港人和漢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等。
*
一、莊義芳商行

迪化街1段117號,日治時期曾經是莊義芳商行所在地,經營者莊輝玉(1891-?),祖籍福建泉州同安縣,祖輩約於清雍正年間渡臺,至清末已定居於大稻埕地區。莊輝玉兒時喪父,由母親一手提拔成人,並繼承家業「莊義芳商行」,從事對香港、廈門、神戶、滿洲等商埠之貿易,專營砂糖、雜穀、肥料等貨物進出口生意。1920年更與楊潤波、郭烏隆等人合資成立臺灣製酒株式會社,釀造及銷售米酒,直到1922年臺灣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臺灣製酒株式會社才被政府收購。此外,莊輝玉亦積極參與同業組織或商業團體,曾經擔任稻江信用組合理事、臺北貿易商協會副會長、永樂町店舖建築利用組合理事、雜穀同業會常置理事等職務,與郭怡美商行行主郭烏隆、怡和泰商行經營者陳得貴等,同為大稻埕地區知名商人,被當地人稱為「三仙」。

莊輝玉掌理莊義芳商行期間,與泰益號建立生意往來關係,現存書信約二百多封,時間起自1907年至1938年。除了書信往來,莊輝玉也曾經親往長崎拜訪泰益號,緣於1929年9月,莊輝玉與郭烏隆、方協豐商行支配人王木生三人結伴,前往朝鮮、滿洲、天津、上海、日本等商埠視察商況,為期1個月。這趟旅程最後由上海搭乘汽輪,赴長崎拜訪泰益號,並短暫停留1天。返回臺北後,三人便發信感謝泰益號號主陳世望之款待。(圖1)莊輝玉與其弟莊輝金,均為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莊輝金於1920年分號另立「莊義芳金記」,並主動聯繫泰益號,雙方貿易往來長達18年,留存書信約有百封。

圖1:1929年10月23日莊義芳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圖像來源: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與莊輝玉有關的另一個地點,是現位於延平北路與保安街口的第一企業中心大樓,昔為大稻埕地標之一的「第一劇場」,由茶商陳天來與莊輝玉等大稻埕商賈,為響應1935年臺灣始政40週年紀念博覽會,籌資10萬日圓所建。第一劇場內設有旋轉舞台、可以容納1600人,提供電影、舞台劇、話劇等新式表演。雖然劇場已不存在,但林獻堂、呂赫若、楊基振等時人的筆墨,記載著前往第一劇場觀賞表演或休憩的行跡。(圖2)

圖2:1935年10月8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