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12/05 (二)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理想與犧牲-館藏中的臺灣政治與農民運動

1895年日本開始殖民統治臺灣,臺灣人的反抗運動由初期激烈的武裝抗日運動,至1920年初期,受各種進步思潮的影響,逐漸轉向非武裝的政治運動。上述抗日運動初期以在政府體制下爭取權益的右翼民族運動為主,而後一路演變為激進左翼的臺灣共產黨改革同盟,再至戰後初期潛伏於民間的共產地下組織活動。2010年10月,本所舉辦「向左-轉!臺灣農民組合與臺灣共產運動檔案特展」,現運用特展文案搭配相關館藏,映照出臺灣人在爭取權益與政權之際,所秉持的理想與遭遇的犧牲。

*
二、日本的崛起

自1639年以來,日本長期採取鎖國政策。直到1853年在美國的脅迫下簽訂條約,結束長達200多年的鎖國制度。1867年,德川將軍將政權奉還天皇後,則結束長達670年以武士為首的幕府政權。明治政府意識到要抵抗強權,必須調整舊有的制度。除了積極學習近代工業和西洋文化外,還派遣使節到歐美考察,對於和各國進行交涉不遺餘力。日本不但成為亞洲新崛起的勢力,也引起西方列強的注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