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09 (五)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語言統一實踐普世理想- 日治時期臺灣世界語運動文獻

發佈日期 2013年3月15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L. L. Zamenhof, 1859-1917)於1887年所創造的人工語言,期待透過簡單易學的輔助語,打破國際間的語言藩籬,促進交流和相互理解。其字彙包含了印歐語系中常見字,列舉幾個基本字彙,如「太陽」這個單字的世界語為sunro;「紙」則為paperor;「十二月」則為Decembro等。世界語的推廣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運動,追求語言使用的平等自由、跨民族的教育觀點,傳達普世一家的理想。

*
一、背景

1837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約翰湯姆生,早年曾在愛丁堡的光學儀器製造商擔任學徒工作,除了讓他在實習期間對拍攝技巧有了進一步認識,也奠基了他日後可以透過相機記錄不同社會的所見所聞,將他的作品發揮的淋漓盡致。如同很多具有抱負的蘇格蘭年輕人一樣,湯姆生對亞洲世界有著憧憬。25歲時隨著有鐘錶製造和攝影專長的兄長到新加坡一起經營精密、航海、光學等儀器的生意。這時候的湯姆生,除在新加坡設立他自己的攝影工作室之外,開始不間斷地到鄰近的國家旅行,透過攝影及文字記錄下人們在城市與鄉村的日常生活。1866年回到愛丁堡時,發表了他在暹羅及柬埔寨拍攝的作品,同年被選為皇家地理學會的成員。1867年初,出版了第一本攝影集The Antiquities of Cambodia,並於同年中再度回到新加坡。1869年移居香港,在此設立另一個攝影工作室,也開始透過相機記錄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旅行途中,在廈門遇到同樣來自蘇格蘭的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aidlaw Maxwell/1836-1921),從馬雅各口中得知一些與臺灣原住民相關的有趣故事,因而跟著馬雅各來到臺灣,展開福爾摩沙的旅行。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