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31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隨想」姻緣到忍苦「生活」—白恐受難遺孀郭淑姿十年日記

發佈日期 2021年3月2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主任王麗蕉、館員謝明如

郭淑姿(1925~2004),臺南人,白色恐怖受難者葉盛吉(1923~1950)的妻子。留有日記4本和筆記雜錄2件,記錄年代自1944年至1953年,約10年時間,收存於〈葉盛吉文書〉之中,2020年由中研院臺史所計畫團隊完成解讀,與國家人權館共同出版。日記內容記載郭淑姿自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畢業後,參加升學考試,進而就業、結婚,未久面臨夫婿葉盛吉被逮捕、槍決,其在悲痛中竭力撫養愛子光毅之生活與心情記錄。是一部迄今罕見的政治受難者未亡人之日記。

*
島嶼臺灣特有種:熱帶水果王國

本子題聚焦臺灣代表水果,探索熱銷海外各地的「鳳梨與香蕉」,由裁培、加工、品質檢查至船運外銷,造就盛極一時的產業鏈。而當果物創意再精製,香蕉牛奶糖變為日常零食,香蕉冰淇淋更躍登總督晚宴上的甜品。

一、鳳梨

臺灣的鳳梨在清代僅有零星栽培,作為時令水果食用,或取其纖維來織布造紙。至日治時期引進鳳梨罐頭加工技術後,經濟價值提升,進而大量種植,在中南部開闢出廣闊的鳳梨園。

1920年代,日本東洋製罐會社在臺設廠後,解決了從日本進口空罐的成本問題,臺灣的鳳梨罐頭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加。當時工廠主要設置於鐵路沿線,且圍繞在中南部產地附近,如高雄鳳山與九曲堂、彰化員林、臺中大甲等地。不僅工廠增加,罐頭的外包裝也出現琳瑯滿目的商標圖樣。

  
圖31 總督長谷川清巡視鳳梨工場照片,1941年
1941年1月,總督長谷川清南下視察,途中巡視臺中和彰化鳳梨工場,由照片可見各式鳳梨罐頭,及工場內女工正在將圓筒狀鳳梨切削、去除芽眼等生產線作業場景。
資料來源:〈視察寫真冊(二)〉,《長谷川清文書》(T0886),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32 振益商會鳳梨罐頭商標紙,日治時期
資料來源:〈振益商會鳳梨罐頭商標紙〉,《莊永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典藏。
 
圖33 大甲鳳梨罐詰商會鳳梨罐頭商標紙,日治時期
資料來源:〈大甲鳳梨罐詰商會鳳梨罐頭商標紙〉,《莊永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典藏。

二、香蕉

香蕉自清代傳入臺灣栽種,經日治時期培育改良,深受日本市場喜愛,變作臺灣代表水果之一。栽種面積隨著市場需求迅速擴張,在中南部廣泛種植,特別是高雄一帶高溫多雨的環境,如旗山地區,非常適合香蕉生長。

1924年「臺灣青果株式會社」成立,在總督府特許下,掌管香蕉流通及外銷;當時絕大部分銷往日本,後來亦銷至朝鮮、滿洲、中國華北等地。為確保果物輸出品質,青果同業組合於各地設立「芭蕉檢查所」進行檢定分級,檢查合格者裝入標有目的地印記的竹籠。下方照片即為香蕉品質檢查與船運出口的景象,臺中州生產的香蕉於基隆港集貨,並以大和丸運送至日本。

圖34 日治時期香蕉品質檢查
資料來源:〈日治時期香蕉品質檢查〉,《莊永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典藏。
 
圖35 日治時期香蕉船運出口
資料來源:〈日治時期香蕉船運出口〉,《莊永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典藏。
 

至戰爭期間,多數香蕉園轉種米穀等民生糧食,香蕉產業受到相當衝擊。臺灣新民報社關注地方產業發展,分別在1939年5月和7月製作「臺灣香蕉產業特輯號(台灣バナナ產業特輯号)」,介紹高雄州與臺中州的青果同業組合、檢查制度與當地香蕉經營名人,並提出應該拓展華北、華中(主要為上海、南京),以及占領地滿州市場的建議。

下圖為這兩份產業特輯號的首頁,如欲閱覽完整內容,可查詢「臺灣文獻全文資料庫」。

圖36 1939年5月6日「高雄州臺灣香蕉產業特輯號」
資料來源:〈臺灣新民報第2967號(1939-05-06)〉,《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T1119),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37 1939年7月10日「臺中州臺灣香蕉產業特輯號」
資料來源:〈臺灣新民報第3032號(1939-07-10)〉,《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T1119),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三、畫作中的鳳梨與香蕉

臺灣水果不僅深受海外市場歡迎,更是國人飲食生活與節慶活動的日常。下圖〈南街殷賑〉,為郭雪湖(1908-2012)描繪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一帶中元普渡時的熱鬧景象,曾獲第四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賞。從畫中飛舞的旗幟與林立的招牌,可見街上的商號店家與物產商品,如左下角的香蕉與鳳梨攤販,和右上方的新高香蕉牛奶糖(新高バナナキャラメル)招牌。

新高製菓會社創立於1905年,與森永、明治並列為當時日本三大製菓會社,在東京、大阪、臺北、大連等地皆有設廠,以臺灣香蕉製作的名產伴手禮,不僅口感創新,又象徵南國熱帶特有的風味。

圖38 郭雪湖〈南街殷賑〉(標註),1930年,94.5×188cm,膠彩.絹
資料來源:〈南街殷賑〉,《郭雪湖畫作與文書》(T1089),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四、總督官邸晚宴的水果甜點-香蕉製冰菓

香蕉經過培育改良,香氣十足、味道甜美,相較於氣候寒冷的日本,來自熱帶島嶼的果物,是進獻給天皇的高級水果代表。從總督官邸晚宴菜單便能窺見一二,如1916年3月16日準備的九道料理中,最後一道「香蕉製冰菓(バナナ製氷菓子)」,躍登為招待貴賓的一道甜品。

圖39 1916年3月16日臺灣總督官邸晚餐會之菜單
資料來源:〈大正5年3月16日於臺灣總督官邸晚餐會之菜單〉,《手島兵次郎文書》(T1003),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40 1915年6月27日臺灣總督官邸晚餐會之菜單封面
資料來源:〈大正4年6月27日於臺灣總督官邸晚餐會之菜單〉,《手島兵次郎文書》(T1003),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五、「臺灣の果物」明信片

長谷川清於臺灣就任總督期間,寄給東京家人一組「臺灣果物」明信片,包含釋迦、鳳梨、木瓜、龍眼、波羅蜜、芒果、香蕉、蓮霧,並寫下品嚐後的感想,其中提及受到戰爭影響,鳳梨不做罐頭改釀酒,香蕉園轉作種植稻米或蕃薯等食糧。

圖41 總督長谷川清的水果明信片互動展示-正面(北院移動展一隅)
資料來源:〈「臺灣的水果」明信片〉,《長谷川清文書》(T0886),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42 總督長谷川清的水果明信片互動展示-背面(北院移動展一隅)
資料來源:〈「臺灣的水果」明信片〉,《長谷川清文書》(T0886),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