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5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微旅行

臺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即為東、西交通的重要據點。臺南府城、彰化鹿港、臺北艋舺三個城市航運發達,曾是臺灣對外貿易的重要出口與交通、經濟命脈,「一府二鹿三艋舺」象徵臺灣對外貿易的興盛繁華,同時也見證臺灣近代在國際貿易場域的發展。本次特精選欽差大臣沈葆楨、鹿港謙和號許氏家族,以及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所留下的檔案紀錄,展開三大港口城市的微旅行。

 
*
五、 面向大眾讀者群─娛樂藝文副刊

《臺灣新民報》發行日刊之後,鎖定的讀者群漸由菁英階層擴大至識字階層,內容也從政論中心轉向報導為中心。同時,考量報業競爭市場,亦提高大眾流行文化的比重,增加娛樂藝文版面。在娛樂版,常駐專欄為廣播節目表,專欄名稱陸續由「無線電台」,更名為「ラヂオ」(radio),於1943年2月末再更名為「今夜の放送」。廣播節目包括演講、料理、兒童節目、音樂、廣播劇等,在報紙中會視篇幅重點式地介紹節目內容,如講者、內容大綱或是曲目。除廣播節目外,還包括電影與演藝新聞,如當紅藝人動向、海外電影新訊等,以及音樂賞析等。

藝文版的內容,包含連載小說、文藝評論、遊記見聞、隨筆漫談,詩作雜文等。其中,刊登時間最長的專欄為漢詩欄,至1944年2月底才停刊,漢詩不僅是風雅藝術,也是文人寄情詩賦以遣悲懷的管道,特別是在日本殖民時期的特殊時空背景下,詩詞吟作也成為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雙邊角力的場域。專欄名稱各時期不同,包括「漢詩」、「心聲」、「詩」、「興南詩苑」,以及開放讀者投稿的「自由詩」、「曙光」。此外,藝文版亦刊登圖像報導,讓版面更為真實吸睛,包含國外景物、民俗風貌、科學機械,以及每年臺灣藝術界盛事的臺府展與臺陽展參展作品與評論。(圖9)

圖9 1934年臺陽美術協會成立,為臺灣最長青的民間美術團體。協會於每年四月辦理展覽會(臺陽展),提供秋季臺展之外另一個畫家可自由發表的園地。本件為1940年臺陽展舉辦時期,《臺灣新民報》連續多日刊登臺陽展展出作品,此幅為郭雪湖畫作〈秋江冷豔〉,同版面也刊登楊三郎畫作〈散策〉,以及作家張文環的連載小說〈山茶花〉。資料來源:〈臺灣新民報第3322號(1940-04-28)〉,《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T1119_02_100_0027。

此外,為增進與讀者互動,也規劃開放讀者投書的專欄,包括「揭示板」(連載至1940/11),提供讀者以明信片形式,寄送建議、提問,及留言等,如對於連載內容的感想、匿名作家身分的詢問、請報社推薦特定主題的書籍等,內容相當多元且生活化,透過此專欄可了解新民報社的運作,以及一般讀者對於報社的意見;「身上相談」(連載至1941/8),報社稱為解決讀者的精神苦悶,提供讀者人生問題諮詢,有生涯規劃、轉職、結婚對象、感情問題等。透過諮詢內容可了解當時社會氛圍與價值觀,如新民報第2549號(1938/10/10)讀者提問:有意和年長兩歲的女性結婚,對於子孫後代是否會造成影響?報社回覆,和年長女性結婚並不會對子孫造成負面影響。但還是提醒讀者,女人因育兒和家務老得快,進入中年期之後外表很容易變成歐巴桑,要有心理準備(圖10);「紙上病院」(連載至1941/9),由新民報幹部黃朝清醫學博士主持,回復讀者所提的醫療問題。讀者投書必須詳細註明性別、年齡、職業、體質、過往病歷,以及現在的症狀,以利給予適當的建議。

圖10  1938年3月11日的藝文副刊版面,最下方係為讀者解惑的「身上相談」專欄,諮詢問題為關於和年長女性結婚。緊鄰此專欄則是開放讀者提問的「揭示板」,因適逢考試入學季,問題大多圍繞入學和考試,如東京海外高等實務學校、成淵學校的入學資格,以及反映國民中學級長與副級長的任命不公平等。新民報所回覆的內容於句末以括弧(係)表示。資料來源:〈臺灣新民報第2549號(1938-03-11)〉,《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T1119_02_075_0011。

除了娛樂與藝文資訊外,另有鎖定讀者群為家庭主婦的報導,內容包括家計、美容保養、醫療保健、家庭育兒、料理、流行風尚等,歷年專欄名稱雖略有不同,但皆圍饒著女性關注的議題,可觀察日治時期社會對於女性、母職的角色期待,以及育兒觀念的演進等,如「家庭婦人」、「家庭と趣味」、「教育相談」、「家庭醫學」、「生活文化」等。(圖11)上述娛樂與藝文專欄,亦隨著新聞版面縮減後,漸次停刊,最終連載至1943年5月,僅剩下廣播節目、電影節目表,以及連載小說常駐版面。

圖11 1939年4月5日家庭副刊版面,專欄「家庭婦人」刊登由日本勞働科學研究所所長暉峻義等人所撰文章,提及家庭主婦工時長,且長期以不良姿勢做家務有損健康,於文中提出幾個減輕家務疲勞的小撇步,如以長柄掃帚打掃、改善爐灶的高度等。資料來源:〈臺灣新民報第2936號(1939-04-05)〉,《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T1119_02_088_0004。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