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9/18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理想與犧牲-館藏中的臺灣政治與農民運動

發佈日期 2018年9月11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涵書、歐怡涵

1895年日本開始殖民統治臺灣,臺灣人的反抗運動由初期激烈的武裝抗日運動,至1920年初期,受各種進步思潮的影響,逐漸轉向非武裝的政治運動。上述抗日運動初期以在政府體制下爭取權益的右翼民族運動為主,而後一路演變為激進左翼的臺灣共產黨改革同盟,再至戰後初期潛伏於民間的共產地下組織活動。2010年10月,本所舉辦「向左-轉!臺灣農民組合與臺灣共產運動檔案特展」,現運用特展文案搭配相關館藏,映照出臺灣人在爭取權益與政權之際,所秉持的理想與遭遇的犧牲。

*
文化日記:1951至1952年日記

第三本「文化日記」,為1951年郭淑姿的同事、臺灣土地銀行臺南分行助理員方淑花所贈送。類似第二本日記本,內頁為橫式,日期為自填式。(圖5)

                       圖5 郭淑姿1951年至1952年的「文化日記」。(影像號:3YSJ_05_01_0008-0001、
                            3YSJ_05_01_0008-0006)            

此件「文化日記」,內容多以中文書寫,間雜少部分日文詞句。記錄時間為1951年10月12日至1952年12月29日之間。雖未每日撰寫,但每個月都有記事。惟各日文字篇幅甚短,有些日子仍只寫著「無聊」兩字;多則約三百字,內容主要是工作與生活記事、照顧生病的幼兒、心情抒發、參加教會活動、回憶與亡夫相處的時光等。

此時期日記,需特別指出的是書寫的時間未必為當日記錄,或有當日紀錄,或為翌日補寫,故有部分日記的「日期」與「星期」別及「實際內容」,會有相差一日之情形,1952年10月10日至11月5日、11月20日至28日的記事均有此一現象。如10月20日星期日(實為星期一)「找毅兒去禮拜」、10月27日星期日〔一〕「今天沒去禮拜」之記事。再如郭淑姿於11月21日記載其與公婆進行第二次調解,惟比對郭孟揚於「緬懷葉盛吉手稿(2)」之記載,應是11月20日;又,郭淑姿於11月24日記載為葉盛吉納骨之記事,惟參見「葉光毅成長記錄冊」(わが子の歴史),時間應為11月23日下午。(圖6)

                      圖6 郭淑姿於1952年11月24日的日記,寫到帶著盛吉的遺骨前往墓地,感慨萬千。惟
                           郭孟揚為葉光毅編纂之「わが子の歴史」紀念冊中,則是記載「一九五二年十一月
                           二十三日下午四時爸爸納骨式」,並貼附照片。當日(23日)為星期日,而24日為
                           星期一。(影像號:3YSJ_05_01_0008-0058、3YSJ_04_04_0006-0040)

由此本日記內容可知,此一時期的郭淑姿,心靈仍承受極大的痛楚,獨處時經常「想他」、「傷悲」、「流出多多的淚」,銀行的工作加諸她「精神的苦悶」,唯有光毅是她的喜樂,上帝的公義審判是她的盼望。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