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11/24 (一)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大家一起來讀報─《臺灣新民報》與《興南新聞》日刊的內容取材觀察

發佈日期 2022年7月4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以及接續之《興南新聞》為系列性報紙,時間橫跨1923年4月至1944年3月。然而,1932年獲准發行日刊後的報紙,幾無留存。有鑑於此份報刊的重要性,本所近年來海內外蒐集,終於挖掘出1938至1941年《臺灣新民報》獨家典藏。報紙刊載的內容多元,囊括政經時事、地方消息與藝文新知,更是研究二戰時期的臺灣史極為珍稀的史料。

本篇嘗試解讀與觀察在1932年4月發行日刊之後,報紙外在的規格版面與用字,以及主要收錄的內容與專欄規劃。再分析隨著時間演進與大環境更迭,內容取材的特殊性與變化。期透過本文深入介紹這份屬於臺灣人的報紙,進而邀請您一同讀報回顧昔時臺灣大小事。

*
六、政治運動者的理想與犧牲

一位農家出身的教師簡吉,一位文筆真誠的醫生葉盛吉,因不滿政府當局的統治,走上反對的道路。1929年,「二一二事件」公審中,簡吉表述其加入農組的動機:「因為我在村庄做教員的時候,生徒們概由學校歸家,都要再出田園勞動,因為過勞所致,以致這樣的兒童雖有往學校就學,而且教習效果便失其大半。為此我想在那裡當教員,確是月俸盜賊。為這樣的原因,而辭去教員之職……臺灣總督府為設模範的農園,強制買收該地民有地,又臺灣製糖後壁寮工場,在該地極端搾取蔗農的膏血……在這周圍過日的我,不覺感著無限的傷心,為此決心加入農組奮鬥。」1944年,葉盛吉在日記中寫道:「我總覺得,團體或國家者,其中有與國家或團體相悖反的分子之存在,是極關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經常保持反省的氣運,而這正是進步發展的途徑。」

兩人在政治運動光譜的選擇,致使其思維歷程與生命境遇就此成為禁忌。1950年10月4日,葉盛吉在獄中收到紅蛋,得知妻子平安產下兒子;11月29日,於馬場町遭槍決離世。1951年3月7日,簡吉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之罪命喪馬場町,其妻與子於報上得知消息,前往臺北迎回他的骨灰。回首當時之檔案紀錄,得以穿透那個禁錮的年代,為一群臺灣人實踐己身政治理想奮鬥的過程發聲。


圖20:1936年12月31日《簡吉獄中日記》
簡吉在日記中以〈除邪祭〉為標題,敘述自己因參加農民運動而未能見祖母最後一面的遺憾。
檔案來源:識別號T0894_01_002,簡吉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簡吉獄中日記》,臺灣日記知識庫。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