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9/28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落筆1895-1895年的圖繪詮釋

2015年本所檔案館精心策劃「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藉由各式檔案紀錄,以多元視角重現120年前複雜交錯的歷史情景。除了文字紀錄與照片,圖繪也成為詮釋該年歷史的側寫。日本和清國畫師將取得的資訊,加入想像力,藉由畫筆詮釋1895年的各式風貌,並將其理念宣達於觀眾。

*
六、政治運動者的理想與犧牲

一位農家出身的教師簡吉,一位文筆真誠的醫生葉盛吉,因不滿政府當局的統治,走上反對的道路。1929年,「二一二事件」公審中,簡吉表述其加入農組的動機:「因為我在村庄做教員的時候,生徒們概由學校歸家,都要再出田園勞動,因為過勞所致,以致這樣的兒童雖有往學校就學,而且教習效果便失其大半。為此我想在那裡當教員,確是月俸盜賊。為這樣的原因,而辭去教員之職……臺灣總督府為設模範的農園,強制買收該地民有地,又臺灣製糖後壁寮工場,在該地極端搾取蔗農的膏血……在這周圍過日的我,不覺感著無限的傷心,為此決心加入農組奮鬥。」1944年,葉盛吉在日記中寫道:「我總覺得,團體或國家者,其中有與國家或團體相悖反的分子之存在,是極關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經常保持反省的氣運,而這正是進步發展的途徑。」

兩人在政治運動光譜的選擇,致使其思維歷程與生命境遇就此成為禁忌。1950年10月4日,葉盛吉在獄中收到紅蛋,得知妻子平安產下兒子;11月29日,於馬場町遭槍決離世。1951年3月7日,簡吉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之罪命喪馬場町,其妻與子於報上得知消息,前往臺北迎回他的骨灰。回首當時之檔案紀錄,得以穿透那個禁錮的年代,為一群臺灣人實踐己身政治理想奮鬥的過程發聲。


圖20:1936年12月31日《簡吉獄中日記》
簡吉在日記中以〈除邪祭〉為標題,敘述自己因參加農民運動而未能見祖母最後一面的遺憾。
檔案來源:識別號T0894_01_002,簡吉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簡吉獄中日記》,臺灣日記知識庫。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