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0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大家一起來讀報─《臺灣新民報》與《興南新聞》日刊的內容取材觀察

《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以及接續之《興南新聞》為系列性報紙,時間橫跨1923年4月至1944年3月。然而,1932年獲准發行日刊後的報紙,幾無留存。有鑑於此份報刊的重要性,本所近年來海內外蒐集,終於挖掘出1938至1941年《臺灣新民報》獨家典藏。報紙刊載的內容多元,囊括政經時事、地方消息與藝文新知,更是研究二戰時期的臺灣史極為珍稀的史料。

本篇嘗試解讀與觀察在1932年4月發行日刊之後,報紙外在的規格版面與用字,以及主要收錄的內容與專欄規劃。再分析隨著時間演進與大環境更迭,內容取材的特殊性與變化。期透過本文深入介紹這份屬於臺灣人的報紙,進而邀請您一同讀報回顧昔時臺灣大小事。

*
二、清國畫報所詮釋的1895年

清國畫師所作圖繪,多以臺灣民主國和劉永福為主角,情節則多凸顯劉永福於每場戰役的戰勝,包含香港日報館發行之新聞畫報、美籍記者達飛聲(James W. Davidson)收錄在其著作中的畫報等。反映描述當時情景之新聞輿論中,較受人關注與為人所知的主題為臺灣民主國與和其相關的人物。

(一)香港日報館發行畫報

圖8標註「吳文藝齋印」,內容描繪1895年3月,清、日雙方展開和談,經歷5次談判,議決割讓臺灣。劉永福、丘逢甲、林維源以及生番頭目等面臨臺灣歸屬問題時,聚集商議,不願讓臺於日本。畫報內載:「臺灣者南洋之門戶也,和約有割臺之云,臺民聞之四野痛恨,紳富商集於撫署共議,不允讓臺於倭國,但願守臺以作自主。」其中畫面標註統領大兵紳富林時浦、中路大將邱逢甲,畫者將兩人的姓名寫錯,正確應為林時甫(林維源)、丘逢甲。作為傳說的新聞(畫報),間接體現南洋大臣張之洞期望以臺灣官紳為主體,表達臺灣內部「不願臣倭」的民意,以吸引西方國家的關注,進而出面干涉日本取得臺灣。

圖8:臺灣官紳會議不允割地
檔案來源:大英博物館典藏

圖9標註「上洋吳文藝齋印」,內載「廣東來電云:5月22、23,倭奴攻打臺南,劉帥假退30里,倭兵登岸歡天喜地,不料伏兵四起,殺死倭兵數千,此乃劉軍戰攻天下第一也。」描繪劉永福、劉大公子率領黑旗軍於鳳山埋伏,日軍中伏以致全軍覆沒。畫面中,民軍高舉「邱」(丘逢甲)、「林」(林維源)、「劉」(劉永福)旗幟,左下方則高舉疑為臺灣民主國老虎圖案的義旗。此外,右上方城牆上的民軍砲擊左上方從海上來的日本軍艦。事實上,近衛師團於5月27日才登陸臺灣北部,而日軍與民軍於高雄的交戰,實為10月15日日軍艦砲擊打狗(高雄)砲臺,10月16日乃木希典率領之第二師團占領鳳山城。

圖9:劉永福鎮守臺南會同生番大勝
檔案來源:大英博物館典藏

圖10標註「上洋邑廟西首沈文雅製」,內容描繪臺灣民主國於巡撫衙門成立時的情景,紳商祝賀,以及紳民捐助餉銀一車車的湧入,以資助臺灣民主國與黑旗兵。民軍除了高舉「劉」的旗幟外,「民主國總統唐」的旗幟也隨風飄揚。紅框內民軍的捲髮髮型相當奇特,與其他人的辮髮不同。籃框內士兵服裝圖,其背上繡上「民主國護勇」,以作為民主國的專屬軍隊。「唐巡撫民主」為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邱逢甲中路大將」為義軍統領丘逢甲,「紳富林時浦統令大兵」為民主國議會議長林維源,「劉淵亭軍門」則為民主國大將軍劉永福,並特別標註「臺灣劉帥黑旗兵天下聞名第一也」。事實上,民主國成立不過10天,林維源、唐景崧等人皆離開臺灣,欽命來臺辦理防務的劉永福,遂在臺南紳民的請求下,自駐防之旗後移至臺南府城,部署抗日。

圖10:全臺紳民協助餉銀公舉唐憲民主總統國號永清
檔案來源:大英博物館典藏

(二)達飛聲收藏畫報

美國戰地記者達飛聲於1895年來臺後,隨近衛師團行進與採訪,後就島內情勢撰寫第一手觀察紀錄,並於1903年出版《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圖11為書中收存圖繪,為寓臺觀戰人來稿,愛蓮生所繪。內容描繪總督樺山資紀被劉永福、林朝棟等人擒獲後斬首。內載「廈門各商號來信云及:倭督樺山氏被劉大將軍擒獲,倭奴見主將被擒,隨即請西國大員向劉師懇情,願出五百萬金贖回。劉師未允,定要和約見還,始可贖回耳。因倭奴不允,隨將樺山氏投倭之丁禺亭審訊,明正典刑,梟首示眾,大快人心。」故事情節為劉永福擒獲總督樺山資紀,日方請作為第三方的西方人說情,願以重金贖回樺山。劉永福的目的,則希望馬關條約能歸還,以改變臺灣割讓的命運。屬於劉永福陣營的人物,除劉永福外,還包含林朝棟、吳光亮、聶天豹等人。「劉」永福的黑色軍旗高揚,紅、黃、綠、藍底色構成之「仁」、「義」、「禮」、「智」、「信」軍旗則豎立於畫面左上方。

 
圖11: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
檔案來源:《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圖12為劉永福千金劉紅仙召集女兵與生番兵,高舉「劉」永福黑旗,手持武器攻破臺北日軍。內載「君辱臣死千古大義,臺南自大將軍鎮守有日,勝仗連獲。並有劉小姐恨倭奴無道,乃集女兵供倭奴於臺北,女兵厚其兵力,分路進擊。奈倭奴烏合之眾,伙血氣非女將敵,悲戶震野,愾氣重天,均負。」畫面中右上方還有陳軍師施法擊退日軍。兩幅圖畫內容並未真切地發生過,但傳達出作畫者對於劉永福抵抗日人的高度期望與對勝利的渴求。也顯示作為戰爭文宣,動人的情節往往會比歷史事實還引人注目。

圖12:劉小姐大破倭奴圖
檔案來源:《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