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畫師於1895年前後所作之戰爭圖繪,多在向其國內民眾展示帝國向外擴張之軍事行動的百戰百勝,包含戰役主題浮世繪、風俗畫報與歷史畫帖等。 (一)戰役主題浮世繪1895年3月,清、日雙方於馬關和談之際,日方先行派兵侵略澎湖,於3月26日占領澎湖全島。圖1為大阪市東區南本町4丁目86番屋敷於4月6日印刷,4月11日發行。內容為三格畫,包含漁翁島占領、我軍馬公城之砲壘掠取大勝利以及切斷俘虜清兵髮辮、護送清兵之圖。描述日軍攻占澎湖時,首先占領漁翁島,再奪取馬公城之砲臺,最後將擄獲清兵割去髮辮,遣返中國,以突顯戰敗者的屈辱感。 ![]() 圖1:澎湖島占領大勝利圖
檔案來源:楊儒賓教授提供 圖2為明治神宮之壁畫,描繪的背景為1895年6月7日,洋行商人與地方士紳迎接日軍入臺北城,期望以安定取代動亂,以使生命與財產獲得保障。石川寅治繪製近衛師團入城情景,畫中民眾搖著白旗夾道歡迎,遠處座落著城樓,為臺北城北門,騎兵隊中的第3位即為能久親王。 ![]() 圖2:臺北御入城
檔案來源:《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事蹟》,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 圖3描繪1895年8月28日日軍攻打八卦山與臺灣民軍激戰情景,由梅堂所繪,村上豐次郎於1895年發行。畫面呈現日軍於岸邊紮營,日軍則趁夜晚涉水渡過大肚溪襲擊民軍。這場戰役後,日軍在山上架起大砲,向彰化城猛烈轟擊。再以左右兩翼隊大舉攻城,全城在數小時內淪陷。八卦山與彰化戰役中,多位民軍將領戰死,包含吳彭年、吳湯興等人,重創桃竹苗民軍勢力。 ![]() 圖3:臺灣八卦山激戰
檔案來源:戰役浮世繪,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二)風俗畫報1895年所出版之《風俗畫報》,以新聞報導方式,描寫1895年5月底至10月底間乙未戰事,以圖畫搭配文字記錄戰爭,具體描繪民軍與日軍的戰鬥過程。圖4描繪7月14日龍潭陂(今桃園龍潭)民軍偵知日軍即將抵達,故號召庄民500餘人攻擊日軍。由於市街外緣叢生的竹林,無法由外部望見內部。日軍甫抵達時,民兵據守竹林,以步槍猛烈射擊,日軍難以通過竹林,遂轉換陣地攻擊,100餘名民兵遭擊斃。 ![]() 圖4:1895年近衛第二旅團攻擊龍潭陂民兵作戰圖
檔案來源:《風俗畫報》,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圖5描繪劉永福決定潛逃後,英船爹利士號船長預先向劉永福索拿了9千圓,保證順利將他送往廈門。劉永福因擔心日本軍艦於海上搜索,雖住在輪機長的房中,危急時則躲在煤炭間或水桶中。日軍獲知劉永福逃亡後,率艦直追,並上艦持劉永福的照片一一檢查乘客,卻未見劉永福蹤跡。10月12日,劉永福曾向日軍求和未果,於是10月19日登船離臺航向廈門。 ![]() 圖5:劉永福逃走之際,日軍上「爹利士號」檢查
檔案來源:《風俗畫報》,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三)歷史畫帖《臺灣歷史畫帖》為1935年臺灣總督府為慶祝始政40週年紀念,委託小早川篤四郎所繪,以宣揚臺灣歷史與文化特色,並於1939年出版。圖6為描繪1895年10月9日能久親王指揮與視察近衛師團進攻嘉義城之情景。近衛師團進攻嘉義城時,能久親王列於前衛砲隊後,民軍之砲彈頻頻飛來,能久親王則於榕樹下指揮若定。圖中左方則為該日中午近衛師團以火砲砲擊北門之情景,下午1點30分能久親王便由北門入嘉義城。圖7為日軍進攻臺南前,牧師巴克禮、宋忠堅與許廷光等數名士紳代表,於10月20日夜間赴日軍營區,請求日軍入城,巴克禮與乃木希典對談之情景。乃木希典確認數人引導日軍進入府城的意願後,於10月21日清晨率領第二師團入城。 ![]() 圖6:1895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嘉義城攻擊
檔案來源:《臺灣歷史畫帖》,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典藏 ![]() 圖7:1895年乃木希典與臺南市民代表
檔案來源:《臺灣歷史畫帖》,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