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9/28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微旅行

臺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即為東、西交通的重要據點。臺南府城、彰化鹿港、臺北艋舺三個城市航運發達,曾是臺灣對外貿易的重要出口與交通、經濟命脈,「一府二鹿三艋舺」象徵臺灣對外貿易的興盛繁華,同時也見證臺灣近代在國際貿易場域的發展。本次特精選欽差大臣沈葆楨、鹿港謙和號許氏家族,以及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所留下的檔案紀錄,展開三大港口城市的微旅行。

 
*
一、林復振商行

迪化街林復振商行為「大稻埕開基人物」林右藻及其家族所創設。林右藻家族為福建泉州同安籍移民,約於道光年間渡臺,在艋舺地區經商。1853年艋舺爆發泉州三邑郊商與同安籍郊商之間的械鬥「頂下郊拚」,下郊同安人落敗,領袖林右藻率眾輾轉移居仍為荒埔村落的大稻埕,其家族並於此開設「復振」、「復源」、「復興」三間商號。林右藻曾親往香港、福建、廈門等地招商貿易,在大稻埕組織廈郊「金同順」,其後更進一步聯合艋舺泉郊「金晉順」、北郊「金萬利」等共同經商,並擔任三郊總長。日治時期,林右藻家族所經營的商號已交由子侄輩打理,由於部分子孫轉業或遷居他處,僅存侄孫輩所經營的「林復振商行」延續至今。

從長崎泰益號與林復振商行祖輩往來的貿易書信中,可知其家族在日治時期曾經結合復振、復源兩家店號的第二個字,以「林振源」為商號名稱,從事南北貨及海陸物產進口貿易。1915年林振源號的店東林子詵,因所訂購的對州魷、冬菇兩項貨品,在海運途中遭受風雨濡濕之故,發信向泰益號聯繫海損保險理賠處置事宜。(圖1)

圖1:1915年11月2日(舊曆大正4年9月25日)淡水林振源號致泰益號書信
(圖像來源: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昭和年間林子詵過世後,其子林欽英、林欽典兄弟分號,以「復振英記」、「復振商店」為店名,各自獨立營業。林欽英別創復振英記後,仍與泰益號有所往來,1933年林欽英發信聯繫泰益號,除了說明林振源商號的分號情形外,也懇請泰益號定期告知海產什貨之行情。(圖2)

圖2:1933年9月17日臺北復振英記致泰益號書信
(圖像來源: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至於今日迪化街上的林復振商行,則是由林欽典所傳承,該行向來以南北雜貨為主要營業項目,1980年代亦跨足喜餅禮盒行業,成為日本紅帽子喜餅的第一間臺灣代理商,並再度使用日治時期祖輩所經營的老店號「林振源」,創立子公司「林振源有限公司」,負責經營喜餅業務。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