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16 (三)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語言統一實踐普世理想- 日治時期臺灣世界語運動文獻

發佈日期 2013年3月15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L. L. Zamenhof, 1859-1917)於1887年所創造的人工語言,期待透過簡單易學的輔助語,打破國際間的語言藩籬,促進交流和相互理解。其字彙包含了印歐語系中常見字,列舉幾個基本字彙,如「太陽」這個單字的世界語為sunro;「紙」則為paperor;「十二月」則為Decembro等。世界語的推廣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運動,追求語言使用的平等自由、跨民族的教育觀點,傳達普世一家的理想。

*
四、足跡在法國

11月14日,父子三人抵達「光明之巴黎」,林獻堂認為巴黎這個地方有光明亦有黑暗之處,但仍以光明居多。他形容巴黎的市街不僅整齊美麗,還包含許多歷史建築,使人一見得以遙想過去此處的風貌。此外,巴黎作為國際都會,來去的外國人很多,是世界第一複雜的都市。或因此故,巴黎人視此地的外國人如同本國人一般,司空見慣而無暇議論,有別於他國人看待異人的感覺。而提到巴黎的黑暗之處,在於未到過巴黎之人,常想像巴黎是一個花團錦簇之都,而住在此地之人,必定奢侈荒淫無度,但其實大多數人皆樸素儉約,雖也有幾條街花天酒地、跳舞達旦,但大多是供作外國人娛樂場所,這是光明中的一點黑暗。(圖6和圖7)

圖6:1927年11月14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7:巴黎火車站與聖デニ門
(圖像來源:費邁克集藏,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