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05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

發佈日期 2013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品慧

牡丹社事件中的石門古戰場,在戰後被屏東縣政府列為當地十大景點之一。(圖1)除了紀念碑上「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的文字,透露當年牡丹社人奮勇抵抗日軍攻擊的心境外,就當時臺灣的歷史氛圍有何意涵?大清帝國、臺灣、日本三者之間又產生了何種關係?何以位於臺灣最南端的牡丹社人會遭受日軍的攻擊?接下來隨著「時空旅行」特展旅人-沈葆楨的腳步,走入石門古戰場,探尋牡丹社事件發生的源由,瞭解沈葆楨來臺善後與建設的歷史背景。
*
事業地書類精選

事業地相關書類」是臺拓經營事業地的檔案。本系列依據檔案中事業地涵蓋的區域,分為「臺北州事業地相關書類」、「新竹州事業地相關書類」、「臺中州事業地相關書類」、「臺南州事業地相關書類」、「高雄州事業地相關書類」、「花東事業地相關書類」及「其他事業地相關書類」等7案卷。內容包含了拓墾相關的山林原野開墾申請書、開墾難易等級調查書、事業地計畫書;移民事業相關的日本人農業移民計畫、適地調查及獎勵等文書;土地改善工程相關的灌溉排水計畫書、堰堤修繕文件;出租相關的佃租調查、收租名冊、租賃契約及名簿;以及租戶因風雨災害損失,請求減免佃租的陳情書和調查報告等。

資料來源:〈花蓮港出張所管內事業地關係〉,TDLB_02_06_00500,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移交臺灣土地銀行經營檔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時間:昭和 14 年 1 月(1939-01)

說明:1930年代中葉,東臺灣在國家與企業共構下積極展開產業開發。臺拓成立後即肩負起東部資源開發重擔,從1938年至1944年間,陸續在臺東及花蓮港兩廳設置8個開墾事業地、3個栽培造林事業地及大武山地開發事業地,進行開墾、栽培造林及移民事業。本件為1939年臺拓花蓮港出張所繪製的大里地區(今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境內)開墾計畫用圖,從中得概覽臺拓進行區域開發之整體輪廓。

 

 

資料來源:〈干拓開墾栽培事業計畫概要〉,TDLB_02_07_00200,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移交臺灣土地銀行經營檔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時間:昭和 12 年~昭和21年 (1937~1946) 說明:1936年12月8日,在臺拓創立大會上,社長加藤恭平即將海埔新生地事業列入臺拓島內開發業務的重點。本件是臺拓的海埔地開墾栽培事業計畫,內容包括海埔地開墾栽培事業計畫概要、海埔事業計畫地調書、第一期開墾事業預定地調查之一、第三期開墾事業預定地調查、栽培事業預定地調查等,具體呈現出臺拓進行海埔地開墾的實際情況。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