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3/29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被觀看的容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臺灣寫真」中的原住民族

發佈日期 2012年11月8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柏棕

日本宮內廳是1949年以來掌理天皇、皇室及皇宮事務之政府機構,其轄下單位書陵部,負責管理皇室典籍、文書及陵寢。書陵部收藏的皇室典籍中,包括皇族世代相傳的紀錄與書畫蒐藏、皇室制度史料,以及明治時期以降為編纂皇族實錄而蒐藏的資料。

典藏中與臺灣相關的資料,係為皇室成員到臺活動記錄、官員進獻的臺灣地方視察等未正式刊行、深藏皇宮中的日治時期臺灣圖像資料,整體形成時間介於日本領臺初期至大正年間(1897-1925),為日本統治臺灣初期的珍貴紀錄。

*
追溯迪化街百年老店林復振商行與乾元藥行
追溯迪化街百年老店林復振商行與乾元藥行

發佈日期 2013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秋瑾 ● 圖/臺史所檔案館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中藥材、南北乾貨商家及布料商雲集的一條臺北老街。回顧迪化街的發展歷史,其所在地舊稱大稻埕,約於19世紀中逐漸形成市街,1860年淡水開港後,外商紛紛來此設立洋行,從事茶葉貿易,帶動大稻埕地區蓬勃的商貿發展,至19世紀末,大稻埕儼然成為臺灣北部貨物集散中心。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有別於臺北城內較多日人聚居的都市面貌,位於城外的大稻埕地區,當時仍為本島人從事南北雜貨批發生意的重要據點。20世紀末,隨著都市變遷,臺北市經濟重心逐漸東移,昔日繁華的大稻埕商圈走向沒落,而後歷經都市更新與歷史建築保存維護的兩難爭議,近年來大稻埕的核心街道迪化街,透過古蹟保存計畫、設置藝文活動據點等方式,重拾文化老街的風韻。儘管百年歲月物換星移,大稻埕迪化街上,仍有幾家老商號延續迄今。2013年「時空旅行」特展旅人-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20世紀初與臺灣地區貿易往來的書信,使今人得以追溯大稻埕迪化街百年老店曾經留下的貿易蹤跡。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