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6 (五)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讓言論走向公眾─從新民會到臺灣新民報

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健將之一楊肇嘉曾謂:「報紙與議會是促進社會文明與發達的兩大動力。」辦報與爭取設置臺灣議會,正是臺灣文化協會兩大核心要務,足以代表文協以非武裝抵抗殖民差別統治之主張,並對臺灣民族意識之啟蒙影響深遠。 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本館特以日治時期臺灣人唯一自辦的報紙-《臺灣新民報》為展示主題,精選檔案典藏的個人文書、圖像資料、日記、旅券等特色史料,回顧日治時期臺灣人辦報之緣由,以及如何透過辦報振聾發聵,啟迪民智,提振民族士氣,讓言論走向公眾,呼應文化協會「助長臺灣文化發達」之成立目標,開啟臺人爭取民主自由之新頁,立足臺灣,放眼世界!

*
新增專題選粹「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深入瞭解旅人沈葆楨來臺之因
2013-09-12 發表

本次時空旅行特展的十位旅人之一,沈葆楨(1820-1879)於1874年牡丹社事件時,被清廷指派為欽差大臣來臺交涉與備戰。經歷此事件,沈葆楨深覺應積極整頓臺灣,以澄清吏治、加強海防、開山撫「番」、收攬民心為善後之策。

牡丹社事件可謂影響清廷改變治臺方針的重要轉折,而事件中發生激戰的石門古戰場,在戰後被屏東縣政府列為當地十大景點之一。除了紀念碑上「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的文字,透露當年牡丹社人奮勇抵抗日軍攻擊的心境外,就當時臺灣的歷史氛圍有何意涵?大清帝國、臺灣、日本三者之間又產生了何種關係?何以位於臺灣最南端的牡丹社人會遭受日軍的攻擊?邀請您一同「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深入了解該事件發生的源由。
此外,時空旅行特展也特別展出,當時沈葆楨派遣部屬在臺灣調查與繪製的36幅番社風俗圖與臺灣全圖1幅,藉由畫工畫筆的描繪,讓朝廷認識臺灣這塊島嶼的族群內涵與地理輪廓,以作為治理臺灣的參考資訊。歡迎蒞臨觀展指教。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