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17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張振萬及岸裡社文書

撰文/臺史所研究員 洪麗完

近十餘年來,平埔族研究日趨熱絡,尤以岸裡社的研究累積成果較多。本所典藏「岸裡社文書」,共126件。年代以清乾隆34年(1769)為最早;日明治39年(1906)為最晚。透過本批文書,得以了解岸裡社人特別是其在翁仔社、社口庄等地的土地經營、地方開墾與埔漢族群關係,以及漢通事張振萬的家族歷史。

*
新開放〈吉岡喜三郎文書〉等10批檔案
2012-09-18 發表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新開放〈吉岡喜三郎文書〉等10批文書,共計348件,28,697幅影像。其中〈吉岡喜三郎文書〉是本館近年海外文書徵集的重要成果,深具研究價值,相關介紹如下。

吉岡喜三郎(1882-1967),出生於日本千葉縣,家族經營木材業,1907年通過臺灣巡查招募試驗,5月出發至臺灣受訓,學習警察官服務、刑法、臺灣特殊的鴉片、戶口、衛生、防疫、土語、武術等課程,同年8月擔任臺南廳巡查,其後24年間,從事第一線的警務工作,足跡遍及臺南、桃園、臺中、臺東等地,直至1931年返日。吉岡通曉臺語和土語,並多次參與討番任務,且任命為警察沿革誌的編輯委員,因功授勳表揚,1931年返日。1967年4月29日過世,享年85歲。

吉岡喜三郎身後留下了包括日記、工作相關的各式書狀、履歷文件以及照片等資料,共計142冊件、4,688頁,時間介於1907年至1939年,涵蓋其在臺灣東、西部各地從事警務工作的期間。這些資料於2009年,由臺灣文物收藏家鄭喬維先生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曾令毅先生所發掘,基於長久保存臺灣珍貴史料的想法,文書發現者與吉岡喜三郎家屬(文書持有者)持續洽商,爭取將文書留存於臺灣。經過將近一年的溝通,吉岡家瞭解本批文書對於臺灣歷史研究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後,透過曾令毅先生的中介,決定將資料贈與本所。透過這些資料,可以還原日治時期警察執行理番、思想控制、經濟事務的工作實況,歡迎各界多加利用。

除〈吉岡喜三郎文書〉,本次開放的尚有〈彰化縣中山國民小學檔案〉、〈鹿港丁家手稿〉、〈日治時期臺灣醫學與商業教育學校畢業紀念冊〉、〈蕭繡英文件〉、〈李節記、李春生商行帳冊〉、〈茂春源記與竹雲庵帳簿〉、〈昭和14年彰化鹿港地區名人士紳帳簿〉、〈聯美號帳簿〉、〈同治10年至民國38年帳冊與冊狀文書〉、〈施純明庋藏民間個人家族文書〉。上述資料各有特色,包括教育、商業相關資料,以及個人及家族文書。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