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8/29 (五)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由館藏看日治臺灣醫學教育的建立與醫師的養成

發佈日期 2018年7月23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謝明如

清領時期,近代西方醫學尚未普及之際,傳統漢醫屬「中九流」之一,社會地位不高,醫生取得優勢地位,乃係日治以降,近代系統性醫學教育建立後才出現的現象。欲瞭解臺灣近百年來醫生社會地位之變遷,首先需瞭解醫師養成之經緯。究竟臺灣醫學教育制度如何奠定?其教學內容為何?現在就讓我們以珍貴的館藏,一窺日治時期醫學教育的風貌。

*
檔案館新開放文書:醮典與科儀文書
2025-05-26 發表

本館新開放〈醮典與科儀文書〉,本宗文書為謝國興研究員主持「臺灣宗教文化數位平臺建置計畫」陸續徵集入藏。

目前開放兩個系列的資料包括:

  • 施元興道長典藏老科儀本
    此批文書提供者施元興先生出身臺南府城老道壇世家,家族三代皆為道教中人,所收藏的老科儀本,多為清代抄本,有80件,文書產生時間橫跨清朝道光元年(1821)至民國49年(1960)。
  • 西港慶安宮醮事簿
    西港慶安宮創建於康熙51年(1712),源於乾隆49年(1784)的臺灣第一香「西港刈香」,即是由慶安宮所主辦三年一科「刈香遶境」及「王醮」香醮合一的宗教活動,本批醮事簿為王李慶先生典藏。

文書檔案目錄已開放於「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歡迎查詢及到館調閱影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