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3/28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中的石門古戰場,在戰後被屏東縣政府列為當地十大景點之一。(圖1)除了紀念碑上「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的文字,透露當年牡丹社人奮勇抵抗日軍攻擊的心境外,就當時臺灣的歷史氛圍有何意涵?大清帝國、臺灣、日本三者之間又產生了何種關係?何以位於臺灣最南端的牡丹社人會遭受日軍的攻擊?接下來隨著「時空旅行」特展旅人-沈葆楨的腳步,走入石門古戰場,探尋牡丹社事件發生的源由,瞭解沈葆楨來臺善後與建設的歷史背景。
*
「臺灣日記知識庫」新開放《黃旺成先生日記》(1933)
2020-12-22 發表

1933年4月,黃旺成之子黃繼圖前往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就讀,對照父子兩人5月的日記,顯示5月18日黃繼圖花了約一小時寫信給父親,詳細描寫京都帝大發生的「瀧川事件」,此事件後續引發學生的抗議活動以及導致多名教授遭到免職。6月17日,黃旺成從基隆出發前往日本,到京都和黃繼圖會合,在京都觀光、大阪洽商後,7月2日去東京觀光,7月13日回到京都,7月17日和黃繼圖從神戶出發回到臺灣,這段期間兩人以各自的視角記錄這段父子重聚和探訪京都、東京各景點之經歷。

7月底起,黃旺成開始參與新竹舊港(臺灣距離中國泉州最近、但已沒落的港口)築港的相關活動。1930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擬定五年調查計畫,為決定各港口的修築規模,展開全臺包含舊港在內共十三個港口的調查。調查開始後,港口所在地官民積極從事築港請願運動。雖然舊港築港問題最後未成功,黃旺成仍在日記中留存了實際參與該活動的歷程紀錄。8月,黃繼圖在南寮遭遇警察施暴事件,導致一耳耳膜破損;黃旺成雖保持沉默,但在巡查來訪時,仍嚴厲批評警察的暴行。9月初,黃旺成在黃繼圖返回京都前,向其吐露家中經濟情況差,以及對於事業經營是否可成的未知等悲觀想法。1933年,黃旺成又遇上舊疾復發、感冒侵襲、腸胃不佳,若和過往相較,是較為消沉的一年。

本次開放日記:

黃旺成著,許雪姬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19):一九三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8)。

記主主要採中文書寫,計有365篇/天,約19萬字,歡迎連線登入臺灣日記知識庫查詢使用。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