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29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隨想」姻緣到忍苦「生活」—白恐受難遺孀郭淑姿十年日記

發佈日期 2021年3月2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主任王麗蕉、館員謝明如

郭淑姿(1925~2004),臺南人,白色恐怖受難者葉盛吉(1923~1950)的妻子。留有日記4本和筆記雜錄2件,記錄年代自1944年至1953年,約10年時間,收存於〈葉盛吉文書〉之中,2020年由中研院臺史所計畫團隊完成解讀,與國家人權館共同出版。日記內容記載郭淑姿自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畢業後,參加升學考試,進而就業、結婚,未久面臨夫婿葉盛吉被逮捕、槍決,其在悲痛中竭力撫養愛子光毅之生活與心情記錄。是一部迄今罕見的政治受難者未亡人之日記。

*
一、負笈東瀛,音樂啟蒙

高慈美(1914-2004)出生於高雄岡山,從小在信仰基督教的富裕家庭中成長。父親高再祝對子女的音樂教育相當重視,所以在1919年的春天,將高慈美與姊姊智美送到日本讀幼稚園,並寄宿在同為基督徒的伊藤長老家,直到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才返臺完成小學教育。(圖2)

圖2:1919年高慈美赴日就讀幼稚園的留影(前排右1為高慈美、右2為高智美,在高慈美身後者為蔡培火,另外兩人為伊藤長老夫婦)。
(圖像來源:高慈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927年,高慈美再度留學,就讀日本下關的梅光女學院,音樂和學科課程忙碌之餘,乒乓球成為她最愛的運動。(圖3和圖4)1931年,高慈美自梅光女學院畢業後,如願考入東京帝國音樂學校,主修鋼琴。在就讀帝國音樂學校時期(1931-1935)所書寫的日記中,記錄了1932年3月16日的歌唱考試,她因喉嚨不舒服,一直無法出聲,感到很難過。日記中也檢討了今年的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對於老師感到相當抱歉。(圖5)

除了記述生活大小事,日記也反應了高慈美少女時期面對新環境的好奇與適應。尤其是從下關至東京就學後,她的人生彷彿正式展開一般,在嚴密的音樂課程訓練下,產生了不只是對自己、還有身為音樂家的自覺。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她在面對未來時的徬徨與不安,一個18歲仍在求學的少女即將嫁為人婦,在傳統和現代女性的自覺交疊下,對於自由的渴望與迷惘。不過,在1932年4月30日的日記中,高慈美書寫了很大的兩個字「希望」,或許她找到了生命的出口和答案吧。(圖6)

圖3:1930年高慈美梅光女學院身份證明書
(圖像來源:高慈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4:高慈美(右4)與梅光女學院同學合影於乒乓球室
(圖像來源:高慈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5:1932年3月16日高慈美日記
(圖像來源:高慈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6:1932年4月30日高慈美日記
(圖像來源:高慈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