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7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檔案中的趣味―由臺南文峰茶莊陳家文書中舉隅
談起檔案、古文書,浮現在腦海裡的不外乎是一張張發黃的舊紙張,上頭書寫著看似明瞭卻又不易理解的文字組合。特別是官方機構所產生的檔案,內容更是脫離不了硬梆梆、四平八穩的形式。因為它的難以瞭解所產生的距離感,通常被認為只有研究者才會感到興趣,理解它的興味所在。但是來自民間的檔案,則展示出不同於官方制式文書的風貌,呈現了庶民社會栩栩多元的歷史足跡。本次專題所要介紹的即是徵集自臺南的一批民間資料—臺南文峰茶莊陳家文書,便是臺灣歷史上難能可貴且又富含趣味性的史料。
*
傳記/歷史

生平

楊雲萍(1906-2000),本名楊友濂。大正13年(1924)因以「士林雲萍生」為名於《臺灣民報》發表文章,此後遂以「雲萍」之名 聞於世。自幼承祖父楊永祿教導,養成深厚的漢學基礎。於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民小學)及其附設公立簡易農業學校畢業後,大正10年(1921)考取臺北 州立臺北第一中學(今建國中學),其入學後成為全校僅有的兩名臺灣人之一。大正14年(1925),與好友江夢筆合創臺灣第一份白話文學雜誌《人人》,開 臺灣白話文學雜誌之先河。

大正15年(1926),前往日本文化學院留學,受教於川端康成與菊池寬,深受兩位教授器重,也奠定他的文藝觀及創作風格。昭和8年(1933)返 臺,投入南明史、臺灣歷史及文化的研究,並加入《文藝臺灣》、《民俗臺灣》等刊物的編輯行列。

戰後,民國35年(1946)任職於臺灣省立編譯館,民國36年(1947)受聘於臺大歷史系任教,教授南明史、臺灣史等課程,此後孜孜矻矻,作育 英才,直至民國80年(1991)退休,前後達四十餘年之久。除了教學研究外,亦參與各種學術活動,例如編纂《臺灣風物》、出任文獻委員會顧問、長年參與 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活動等,對臺灣研究之推進,作出諸多貢獻。

年表

時間 西曆 生平紀要
明治39年 1906 10/17(農 曆8/30)出生,祖父永祿為其取名友濂,與祖父同住士林。自幼由祖父教其識字、背誦千家詩。
大正3年 1914 4/1入苗栗後龍公學校就讀。
大正5年 1916 4/1入臺北廳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民小學),跳讀三年級。
大正8年 1919 3/25八芝蘭公學校畢業,4/1入八芝蘭公學校附設公立簡易農業學校。
大正9年 1920 3/27公立簡易農學校畢業,獲頒成績優良一等賞。
大正10年 1921 分別考取臺北醫學校和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今建國中學),選擇後者就讀。
4/1入臺灣總督府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就讀,成為全校僅有的兩位臺灣人之一。
大正14年 1925 3/11與友人江夢筆合辦的文學雜誌《人人》出版,因此結交當時就讀於日本岡山 高等學校的陳逸松。
大正15年 1926 3/8畢業於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
4月入日本大學第壹大學豫科(二年制)就讀。
5/30、10/24參加東京臺灣青年會春季大會。
昭和2年 1927 4/24社會科學研究部在東京小石川區茗荷谷町高砂寮召開創立大會,於會上被選為 成員代表。
5/8與陳滿盈、賴和、陳紹馨、游柏(游彌堅)等人組織新生學會,發表宣言書。
11/13東京臺灣青年會臨時總會選舉幹事,被選為新幹事。
昭和3年 1928 1/8當選東京臺灣青年會理事,並與吳新榮相識於日本沼袋。
3月日本大學 豫科畢業,進入文化學院文學部創作科(三年制)。
昭和6年 1931 3/20畢業於文化學院文學部創作科。論文題目以Thomas Hardy為研究對象。
昭和8年 1933 束裝回臺,開始投入南明史、臺灣歷史與文化的研究。
昭和9年 1934 10月西川滿所辦的雜誌《媽祖》創刊號發行,為執筆人之一。
12/24與 黃月裡女士結婚。
昭和14年 1939 9/9臺灣詩人協會成立,擔任發起人之一。
昭和17年 1942 3/9由民俗臺灣社主辦的民俗座談會,與金關丈夫、立石鐵臣、池田敏雄等人,至 臺中新高會館主持。
昭和18年 1943 8/25與長崎浩、齋藤勇、周金波等人代表臺灣參加第二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昭和19年 1944 3/23前往臺南拜訪吳新榮,並訪問平埔族文書收藏者。
3月臺灣文學奉公會設立戰時思想文化委員會,名列文學關係委員會的四名臺灣作家之一。
6月在總督府情報部的策畫下,成為臺灣文學奉公會派遣的作家之一,到島內各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戰地報導文學撰寫工作。
7月結束戰地觀察後,由情報部安排召開從軍作家座談會,內容詳載於會後7月16日至26日的《臺灣新報》。
民國35年 1946 6/16臺灣文化協進會成立,擔任理事及編輯組主任。
8/7臺灣省立編 譯館正式成立,內分四組兩室。擔任臺灣研究組主任,並推薦淺井惠倫(原臺北帝國大學教授)、國分直一、立石鐵臣留任臺灣研究組。
10月臺北縣成立 修志委員會,被聘為修志委員,後又改聘為修志館的副館長兼主纂,後因陸桂祥縣長辭職,此計畫即中斷。
11/18與國分直一等人,前往新竹縣竹南區 後龍鄉後龍底與苗栗區灣裡挖掘先史遺跡。
民國36年 1947 1/26省編譯館館長許壽裳來家中作客。
8月以教授資格任教於臺灣大學 史學系。
擔任臺灣大學史學系中國史學研究室研究員並兼日本史研究室主持人。
民國37年 1948 6/1臺灣省通志館成立,館長林獻堂。是年七月,被推薦草擬省通志綱目,至九月 中旬完成,共計36篇。
12月為慶祝臺灣光復特舉辦博覽會,指導文獻館展出。
民國38年 1949 7/1省通志館正式改組為省文獻委員會。
12月擔任臺灣大學三民主義論 文比賽評閱委員。
民國40年 1951 擔任臺灣青年文化協會主辦的夏季鄉土史講座之講師。
12月主編之《臺灣 風物》創刊。
民國41年 1952 11/13擔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
民國42年 1953 9/9擔任臺灣省文化協進會兒童文學藝術委員常務委員。
民國44年 1955 9月擔任東吳大學士林建校協進會委員。
民國50年 1961 4/26當選中國歷史學會理事。
民國51年 1962 10/6我國第二屆亞洲歷史學家會議代表之一。
民國52年 1963 5/6受聘為省青年文化協會理事之一。
9/28五十一年大專學校資深優 良教師之一(服務十五年以上者)。
民國55年 1966 7月擔任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
10/20擔任中華學術院議士。
民國56年 1967 10月擔任私立中國文化學院臺灣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委員。
民國57年 1968 3/18參加中國歷史學會第二次大會時,提出刊行中國史學季刊的議案。
5/10 擔任王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歷史學組編輯委員。
民國58年 1969 7/1擔任臺灣省觀光事業管理局歷史古蹟維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民國59年 1970 5/6擔任國史館史料審查委員會委員。
7月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 兼任教授。
民國62年 1973 9/7主持並宣讀論文〈鄭氏與臺灣-農村新技術新方法的導進〉於中國歷史學會在 國立歷史博物館召開的第八屆會員大會。
民國64年 1975 5/16擔任臺灣省政府民政廳改善研究委員會委員。
7/25擔任臺北市 政府孔廟管理委員會指導委員。
民國66年 1977 1月擔任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顧問。
4/10於「臺灣研究研討會」發表專題 演講,講題為「史家的連雅堂與詩人的連雅堂」。
4/10,於「臺灣研究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講題為「史家的連雅堂與詩人的連雅堂」。
6 月正式從臺大退休。
6/26以「史學和傳說」為題,在臺大研究圖書館作榮退演講。
8月私立東海大學文學院歷史所兼任教授。
8月臺 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並獲頒教育部八德獎章。
民國67年 1978 12月參加聯合報舉辦的光復前臺灣文學座談會。
民國68年 1979 4/5演講「南明時代的錢幣」於歷史博物館。
4/11擔任臺北市第一屆 耆老會談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
民國75年 1986 11/15獲頒臺灣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
民國79年 1990 7/21主持由中國國民黨文工會主辦的「近代學人風範系列研討會」之第一場,討 論「立足臺灣的見證者─連橫」。
著作《臺灣的文化與文獻》由臺灣風物雜誌社發行。
民國81年 1992 8/24擔任臺灣省政府臺灣近代史修纂小組顧問。
民國82年 1993 本年度起擔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諮詢委員,直到逝世為止。
民國87年 1998 2/15參加民俗臺灣展覽舉辦之座談會。會中邀請池田敏雄遺孀黃鳳姿、池田之女 池田麻奈及曾為《民俗臺灣》撰稿者出席。
民國88年 1999 5月獲得臺灣省文獻會第一屆傑出臺灣文獻獎的終身文獻貢獻獎。
10/17 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在臺大圖書館舉辦「楊雲萍教授之史學與文學研討會」。
12/27出席行政院文建會主辦的「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治時 期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
民國89年 2000 8/6上午逝世,享年九十五歲。

參考資料:
林春蘭,《楊雲萍的文化活動及其精神歷程.年表》(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2),頁202-254。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