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0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被觀看的容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臺灣寫真」中的原住民族
日本宮內廳是1949年以來掌理天皇、皇室及皇宮事務之政府機構,其轄下單位書陵部,負責管理皇室典籍、文書及陵寢。書陵部收藏的皇室典籍中,包括皇族世代相傳的紀錄與書畫蒐藏、皇室制度史料,以及明治時期以降為編纂皇族實錄而蒐藏的資料。

典藏中與臺灣相關的資料,係為皇室成員到臺活動記錄、官員進獻的臺灣地方視察等未正式刊行、深藏皇宮中的日治時期臺灣圖像資料,整體形成時間介於日本領臺初期至大正年間(1897-1925),為日本統治臺灣初期的珍貴紀錄。
*
中國.華北行旅新面貌

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入侵中國,戰爭初期日軍迅速攻占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隨著軍隊的腳步,日本帝國的國民也踏入在中國的占領地。臺灣人被徵調上戰場外,也進入各地偽政權、特務機關擔任職務,日軍占領下的中國,成為臺灣人發展的新天地。

1938年之後的《臺灣新民報》中,連載17部中國的旅行紀聞,篇數達110篇,旅行的地點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東、汕頭、海南島、廈門等地。其中新民報社經濟部長陳逢源的遊歷紀錄,以及特派員竹內清的戰地紀實最具連續性。社會與文學運動家張深切,於1938年赴北京的旅程記錄,也對於臺灣人在日中關係中的定位,發表了看法。


一、1938年張深切旅居北京

張深切(1904-1965),南投草屯人,年輕時曾在日本、中國求學,熱衷於政治文化運動,1938年受邀前往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擔任訓育主任兼教授,並在新民學院教授日語,1939年受邀創辦雜誌《中國文藝》,擔任主編及發行人。

1940年因藝專及新民學院內部鬥爭波及,被迫辭職回臺,1941年經介紹進入北京的新民印書館任編輯,並著有《日語要領》等書。張深切曾將其於1938年2月從臺灣前往北京的過程,撰寫成文章〈臺灣より北京へ〉,分成4回連載於1938年4月的《臺灣新民報》。(圖1)1941年續於《興南新聞》發表〈北京感想錄〉共11回,分享3年間旅居北京的見聞及心得。


圖1 1938年4月21日《臺灣新民報》刊載張深切的旅行書寫
資料來源:〈臺灣新民報第2589號(1938-04-21)〉(T1119_02_076_0020),《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


圖2 1938年張深切赴北京旅券申請紀錄
張深切1938年赴北京的旅券申請紀錄,旅行目的為就職,身份為螟蛉子(即養子),其養父為櫟社成員張玉書。
資料來源:〈1938年1-3月外國旅券下付表〉(T1011_03_156),《臺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


二、北京局勢

張深切前往北京的時候,正值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之後,當年的7月底日軍攻占北平(後改稱北京)、天津,日本在北京扶植親日人士成立魁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投入兵力維持治安,對占領區加以控制。由於當時臺灣人為日本籍,在日軍占領區幾乎可享有與日本人同樣的待遇,物資、安全皆有保障,而具備雙語能力的臺灣人,能扮演日、中兩國人的橋樑,因此在占領區謀得一官半職並不困難,加上在中國的臺灣同鄉援引,遂有臺灣人赴中就職發展,及至戰爭結束前,約有500多位臺灣人在北京生活,在北京藝專任教的張深切也是其中一員。

圖3 1937年8月8日日軍從北京朝陽門入城景
資料來源:大阪每日新聞社編,《日本經濟大観》,大阪市:大阪每日新聞社,1938年。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B2401_00_00)。


圖4 1937年12月15日日本在北京所扶植「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場景
資料來源:大阪每日新聞社編,《日本經濟大觀》,大阪市:大阪每日新聞社,1938年。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B2401_00_00)。


三、前往北京

北京位處中國華北內陸,從臺灣前往需經由海路轉乘陸路才能到達,而海路的路線選擇多樣。張深切在出發前,對交通路線做過一番研究,曾在北京一帶經商的前輩吳子瑜,建議他從日本門司搭船到釜山,再從朝鮮進入中國,但這條路線較遠。此外還有一條從門司直行天津的航線,天津距離北京近,可免去火車勞頓,但中日開戰後船班不定、一票難求,最後張深切決定聽從父親意見,選擇大連汽船會社從基隆開往大連的航線(如圖5黃色線段),雖然航行時間較長,所幸船員親切服務周到。

抵達大連後,改走鐵路(如圖5藍色線段),換乘滿鐵(南滿洲鐵道)先搭到奉天(今瀋陽),稍做停留。接著搭奉山線鐵路前往北京,在深夜經過山海關車站,最後在隔天早上抵達目的地北京。


圖5 1938年張深切赴北京的交通路線
1930年代大連汽船株式會社所經營的航路圖,圖上也標示部分鐵路路線,供旅客參考。
資料來源:〈大連汽船株式會社航路案內圖〉(LJK_01_08_0143203),《六然居典藏史料》。


圖6 1930年代奉山鐵道路線圖
1932年《滿洲國旅行案內》所附奉山鐵道路線圖,可看到從奉山通往北平所經過的鐵路站點。
資料來源:大津敏也,《滿洲國旅行案內》,東京市:新光社,1932年,頁154 。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A0182_00_00)。

四、登陸大連

輪船抵達大連港後,船客首先須接受檢疫,接著在候船室大廳,等待警察唱名進行身分調查,一時問話聲此起彼落,張深切則是在房間內接受一對一的詢問,而調查之仔細讓他驚嘆。上陸後,張深切立刻發覺不對勁,撲鼻而來陣陣的馬糞惡臭讓他受不了,儘管他戴著防寒用的口罩(マスク)阻隔臭味,但還是不時令人作嘔。大連市的交通工具以馬車和人力車為主,張深切拜訪大同醫院的醫學博士傅元煊之後,便雇了馬車遊覽大連市街,乘坐2.5小時到5小時的車資為1圓30錢,他認為相當值得。到了最繁華的地方繞繞,這裡的街景總讓他有像是上海的感覺。


圖7 大連汽船株式會社貨客船

資料來源:松本辰雄編,《世界商船画報》,東京市:海と空社,1938年,頁54。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B0874_00_00)。


圖8 1930年代大連港碼頭的船客待合所(候船室)
資料來源:大津敏也,《滿洲國旅行案內》,東京市:新光社,1932年。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A0182_00_00)。


圖9 1940年代中國東北的馬車和人力車
資料來源:松野志氣雄編,《滿洲國》,東京:朝日新聞社,1940年。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B2418_00_00)。


圖10 1930年代大連市街景
資料來源:大津敏也,《滿洲國旅行案內》,東京市:新光社,1932年。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A0182_00_00)。


五、奉天遇故知

張深切在大連吃了不太喜歡的俄羅斯料理後,傍晚搭乘滿鐵前往北京。通行大連、奉天之間的旅客眾多,火車經常客滿,連一等座也一位難求。由於車廂人潮擁擠,張深切決定先在奉天下車,住宿一晚,並聯絡在滿鐵(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任職的臺灣首位奧運選手張星賢。抵達奉天時,張星賢前來迎接,張深切原本要投宿的普通旅館已客滿,只好改住比較高價的奉ビル旅館(ホービルホテル),雖也客滿但在特別請求下挪出空房。翌日張深切到張星賢家中作客,同樣在滿鐵任職的楊基振與妻子從新京(即長春)來訪,共進午餐。張、楊兩位夫人下廚,讓張深切在異地旅途中品嚐到家鄉味,也感受到他們新婚生活的愉快。

之後回到奉天車站,楊基振來送行,搭上奉山線(奉天—山海關)鐵路前往北京。由於這班列車完全客滿,楊基振與站務人員也無法安排到座位,這趟路程仍需20多小時,張深切想起曾聽到的建議,先找座位坐下,等臥舖空出再換位子,以免長路漫漫久站難受。張深切認為奉山線的車內設備比滿鐵差,但食堂料理相當好吃。列車到達山海關時,已屆深夜12點,可惜黑夜裡無緣見天下第一關的景象。山海關為滿洲國與中華民國之邊境,列車行駛至此,須檢查身分證明書(圖11)、旅券(護照)以及行李等,張深切提到非中國人的旅客檢查手續較為簡便。隔天早上與同車的士兵相談甚歡,上午11點抵達北京。


圖11 1939年楊基澤北支旅行身分證明書
1939年楊基澤從哈爾濱前往蒙疆政府(日本在中國內蒙古扶植的魁儡政權)就職所申請的北支旅行身分證明書。
1938年起前往北支(中國華北)的旅客,須先於居住地的警署申請「北支旅行身分證明書」,於入境時出示。
資料來源: 楊基譯北支旅行身分證明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5/c6/9f.html。


圖12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資料來源:大津敏也,《滿洲國旅行案內》,東京市:新光社,1932年,。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A0182_00_00)。



六、帝都魅力

北京貴為數百年來的帝都,集結中國文化之大成,張深切到達北京後,親眼見到城裡的宮殿樓閣,深深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壯麗、典雅和優美。張深切在遊記裡簡單介紹北京的概況,並有諸多讚賞,像是氣候宜人、柳綠花紅、空氣好、民風淳樸、治安良好等。特別是交通發達,尤其人力車的費用相當便宜,而且車夫善良,搭乘沒有危險。據他觀察,北京的消費市場以旅宿餐飲業為主,包含旅館、咖啡廳、舞廳、餐廳等,經營者以日本人最多,朝鮮人(半島人)居次,臺灣人則主要在政府機關內任職。他認為此時「日華親善」重要任務,除了臺灣人沒有其他適任者,而這正是臺灣人奮起的時機。

圖13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明信片
資料來源:〈北京紫禁城太和殿〉(T020303_02_0026),《費邁克集藏》(3MHF)。


圖14 1942年《北京案內記》所附北京名勝舊蹟案內圖
資料來源:安藤更生編,《北京案內記》,北京市:新民印書館,1942年。
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B0221_00_00)。


圖15 北京人力車
資料來源:宇都宮謙編纂,《建設に甦る新支那大観:支那事變と無敵皇軍》,
臺北市:國防思想普及會政經時評社臺灣支局,1939年。


圖16 1939年《北京商工名鑑》上的飲食店(餐廳)名錄
資料來源:塚本正巳編,《北京商工名鑑》,北京:北京日本商工會議所,1939年,頁237。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