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4 (三)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被觀看的容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臺灣寫真」中的原住民族
日本宮內廳是1949年以來掌理天皇、皇室及皇宮事務之政府機構,其轄下單位書陵部,負責管理皇室典籍、文書及陵寢。書陵部收藏的皇室典籍中,包括皇族世代相傳的紀錄與書畫蒐藏、皇室制度史料,以及明治時期以降為編纂皇族實錄而蒐藏的資料。

典藏中與臺灣相關的資料,係為皇室成員到臺活動記錄、官員進獻的臺灣地方視察等未正式刊行、深藏皇宮中的日治時期臺灣圖像資料,整體形成時間介於日本領臺初期至大正年間(1897-1925),為日本統治臺灣初期的珍貴紀錄。
*
西洋畫會選介:從七星畫壇到赤島社

大約自1920年代中期起,由臺籍藝術家參與或主導的美術團體相繼成立,其中又以西洋畫會較為活躍。1924-1932年間,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二度來臺任教於臺北師範學校,期間指導校內美術講習會,也引領學生進行戶外寫生,逐漸帶起一股與傳統書畫迥異的西洋畫創作風氣。然而,在日本統治的50年間,臺灣始終缺乏正規的美術專門學校,有志藝途的青年大多遠赴海外尋求深造機會,如自1915-20年代起已有黃土水、劉錦堂、張秋海、顏水龍、廖繼春、陳澄波、陳植棋、何德來等人相繼赴日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與師範科就讀。或許是親身浸潤在日本蓬勃的畫會活動中,這些充滿理想的臺灣西畫家們,便興起了籌組屬於本島人畫會團體的想法,以深具領袖氣魄的陳植棋為首,與陳澄波等人共同奔走,號召眾人合力推廣美術教育與展覽活動。


圖1:陳澄波〈回顧(社會與藝術)〉
陳澄波在1945年9月9日〈回顧社會與藝術〉手稿中,記述了1920年代中期由臺籍畫家所主導的民間美術團體:1926年起旅日的西洋畫留學生們相繼在展覽會中嶄露頭角,此後才有北部「七星畫壇」與南部「赤陽會」,以及兩者合併之「赤島社」等畫會組織的成立。不過,當年他與陳植棋兩人首度挺身而出提倡組織島內美術團體時,卻遭到反對,這也反映出早期在殖民體制下美術文化運動所受到的壓抑。(〈陳澄波畫作與文書〉,CCP_06_02_Ma01)

一、七星畫壇

1926年陳澄波以〈嘉義街外〉一舉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帝展)西洋畫部,振奮了當時的臺灣美術界;同年,臺灣首次出現由本島人組成的美術團體,即陳植棋與倪蔣懷、藍蔭鼎、陳英聲、陳承藩、陳銀用等人所設立的「七星畫壇」,以油畫、水彩等西洋畫為主,受石川欽一郎指導,每年舉辦1次展覽,1926-1928年間共展出3回。據《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每一回都有更多的畫家參展,包含暑假回臺的留日會員,以及屬於臺南赤陽會(1927年成立)的廖繼春與何德來等人。七星畫壇的壽命雖不長,但發展到後期已然是群星閃耀。眾人彼此交流觀摩,代表了處於萌芽階段的臺灣美術界合力從事現代美術活動的一大里程碑。


圖2 陳植棋,〈公園入口〉,1928年,60x50cm,油彩‧畫布
1928年,陳植棋以作品〈公園入口〉參加第3回七星畫壇美術展覽會之展出。畫中描繪一公園的入口處,或許正是夕陽時分,光線在十字形路面上灑落一片金黃。攤販分據路口兩側,白色帳篷亦在陽光下映照出明暗色彩變化。後方樹林間魚貫的遊人以簡筆勾勒,若隱若現,營造悠閒中帶點喧囂的活潑氛圍。右下角落款「1928 C. Shoki」。(〈陳植棋畫作與文書〉,T1076_02_01_0015)


圖3 赤陽會第一回展合影
1927年成立的「赤陽會」是在七星畫壇之後,由同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的廖繼春、陳澄波、顏水龍、張舜卿、范洪甲、何德來等人所共同組成,主要活動地區為臺南。第一回展於臺南公會堂舉辦時,參展畫家們共同留下這張合影,右二起依序為顏水龍、廖繼春、陳澄波。(〈陳澄波畫作與文書〉)

二、赤島社

1928年秋天陳植棋與廖繼春相繼入選帝展的消息,又為臺灣畫壇注入一劑強心針。陳植棋自是年開始奔走籌畫,本著以藝術滋潤常民生活的熱忱,邀請全臺各地優秀的西畫家們,於1929年春天成立大型臺人美術團體「赤島社」,預計於每年春天舉辦展覽,以此新舞臺與秋天的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相互輝映。創始成員除了原屬七星畫壇外,也結合赤陽會及其他青年畫家如廖繼春、張秋海、郭柏川、楊三郎、陳慧坤、陳清汾、李梅樹等人。赤島社以水彩、油畫為主,但據悉當初原希望結合東洋畫與雕塑,組織一個綜合性美術團體,卻因各種因素而未果。

赤島社在創立之初,曾因「赤」字的敏感,被媒體報導視為對抗臺展之存在,導致展覽一度受阻。自1929年8月起,赤島社先後在臺北舉辦過3次的會員作品展,此外也曾赴臺中與臺南舉辦移動展,獲得楊肇嘉、林獻堂、蔡培火等仕紳和知識分子的支持。


圖4 1931年4月9日-10日灌園先生日記
1931年4月10日林獻堂前往觀賞於臺中公會堂舉辦的赤島社展:「次到公會堂觀赤島社繪畫展覽會,遇到廖繼春、范洪甲,陳慧坤、鈴木千代吉,及郭、楊等。」而前一日(9日)的日記中則紀錄他受邀觀展的原委:「逢源引郭柏川、楊佐三郎及大阪工科學生廖行貴來訪,郭、楊等十五人組織一赤島社,將以啟發臺灣之美術,明日在臺中公會堂開繪畫展覽會,請余往觀。」  

然而就在1931年臺中展的最後一天,扮演領導角色的陳植棋因病逝世,對該團體無疑是重大的打擊。據《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當年的追悼式即由赤島社主辦,並由倪蔣懷代表致弔辭。隔年,缺乏有力領導的赤島社形同解散,好不容易聚合在一起的力量,又因成員分散海內外各自打拼而歸於沈潛。


圖5 1930年7月14日〈臺灣繪畫研究會生る〉報導圖文翻攝
日治時期積極奔走成立畫會的台籍青年畫家們,也意識到臺灣本身未有正式的美術專門學校,而思及推動美術教育的課題。1929年,倪蔣懷出資創辦「臺北洋畫研究所」(1930年後改稱臺灣繪畫研究所),石川欽一郎與陳植棋、藍蔭鼎等人一同投入導師之列,教授石膏素描、水彩、油畫等,提供有志於美術的學子進修。這張照片是陳植棋家族收藏的1930年7月《臺灣日日新報》相關報導翻攝,左立指導者陳植棋、右立者楊三郎。(〈陳植棋畫作與文書〉,T1076_04_0001)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