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02 (三)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語言統一實踐普世理想- 日治時期臺灣世界語運動文獻

發佈日期 2013年3月15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L. L. Zamenhof, 1859-1917)於1887年所創造的人工語言,期待透過簡單易學的輔助語,打破國際間的語言藩籬,促進交流和相互理解。其字彙包含了印歐語系中常見字,列舉幾個基本字彙,如「太陽」這個單字的世界語為sunro;「紙」則為paperor;「十二月」則為Decembro等。世界語的推廣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運動,追求語言使用的平等自由、跨民族的教育觀點,傳達普世一家的理想。

*
求生存-新臣民勢逼處此

1895年臺灣歷史遭逢變局,時局不安和動盪之際,統治者由清龍旗換為日本太陽旗。有能力或不願成為日本臣民者,選擇離開避難。無法離開或世代基業都在臺灣的住民,為求安身立命,選擇迎接新政權,只求時局平穩安定。不論順服或反抗,皆是追求生存的歷程中必須作出的抉擇。 

1895年新竹市街聖廟內兵站部諭示臺灣苦力情景
1895年新竹市街聖廟內兵站部諭示臺灣苦力情景
檔案來源:《征臺軍凱旋紀念帖》(遠藤誠編,東京:裳華房書店、遠藤寫真館,1896年出版),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日軍接收臺灣時,徵召臺灣人支援後勤運輸,在新竹孔廟前聚集苦力聆聽日軍諭示。站立在廟柱旁採訪的記者達飛聲,曾抱怨這些「可惱的苦力」在「戰鬥緊要關頭,一有機會,甚至毫不愧疚地將轎子擋在旅團長前面,悠哉地坐下『觀戰』。
1895年李春生敘勳文件
1895年李春生敘勳文件
檔案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大稻埕李春生,原籍福建廈門,於1865年來臺,經營茶葉貿易有成。1895年6月,唐景崧逃後,劫掠四起。李春生等紳商議請日軍入城維持秩序,維護生命與財產安全,總督府公文便存有其因此敘勳紀錄。
1897年臺灣總督府各州廳旅券發行簿
1897年臺灣總督府各州廳旅券發行簿
檔案來源:臺灣總督府旅券發行簿,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馬關條約》載明該約批准互換後2年內,日本准臺灣人變賣產業後離臺,期滿後未遷徙者視為日本臣民。1897年1至6月旅券發行紀錄簿中的族籍欄位,臺灣人已成為日本國之「新臣民」。
1896年臺南毅軒毛銳甫所書日清戰記
1896年臺南毅軒毛銳甫所書日清戰記
檔案來源:郭双富庋藏,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毛銳甫書寫戰記呈獻,內容為回顧與全覽甲午和乙未年戰事概要,以紀念日軍勢如破竹。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