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1 (一)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穿越時空尋訪長崎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

發佈日期 2013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秋瑾

時空旅行」特展旅人-長崎華商泰益號創立於20世紀初,經商貿易網絡橫跨整個東亞地區,包含俄國海參崴、朝鮮半島、中國大陸沿海、臺灣、呂宋島、馬來半島等各地商埠,並以臺灣及東南亞的華商為主要客戶。臺灣自1895年成為日本殖民地,由於日本官方政策之導向,積極強化了日、臺之間的經貿關係,在此時空背景下,泰益號以其地利、語言文化等優勢,拓展對臺貿易。泰益號文書中,現存臺灣商號的貿易書信約有17,000多封,其中以臺北大稻埕商家所發出的書信最多,數量近萬封。
*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
內容摘要:

本批臺灣舊航照拍攝的時間是在1943至1945年、1947年、1951年及1959年,為美軍因國情需要於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期間,在東亞地區執行偵察任務所建立的圖資,計有273張航跡圖(亦涵蓋圖)、62捲底片的6,865張航照數位影像。臺灣舊航照涵蓋的空間範圍包括臺灣全島、澎湖、蘭嶼及綠島,拍攝任務標的以都會區、軍事基地,以及局部山區為主。因為偵察時飛行高度較低,所拍攝之建築物與聚落相當清楚。其中1940年代的臺灣地區正可補充國內典藏的不足,例如:1943年的花蓮地區航照可提供1951年花東大地震(米崙斷層、玉里斷層與池上斷層)前後時期地貌影像資訊,同時也呈現二次大戰後期臺灣遭受美軍轟炸前後的地理景觀變化。戰後至1961年間的航照,主要來自於美軍在冷戰時期以U-2偵察機執行的航拍任務,臺灣則在1962年開始參與中國大陸等地區航拍任務。1962年以前的U-2航照屬於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獨家收藏,使中研院同類數位典藏資料年限可往前推進至1950年代。

實體數量:

273張航跡圖(亦涵蓋圖)、62捲底片的6,865張航照數位影像。(至2009年止)

海外典藏/合作單位: 徵集方式:

臺灣舊航空照片原存美國國國家檔案館,總計有273張航跡圖(亦涵蓋圖)及131卷底片。由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空間團隊於2007年實地前往該館查看確認。2008年與該館商議合作數位典藏方式及實務實施流程,即開始定期派員前往該館實地拍攝航照底片。由於該館尚未完成全數底片資料的整理,空間圖資團隊只完成其中62捲底的航照數典藏。至2010年止所取得的數位內容,已交由團隊所屬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負責典藏管理。

執行團隊:

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空間圖資)

取用方式:

空間圖資團隊徵得之海外資源,交由所屬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典藏,完成航跡圖定位、航照整理與metadata建置後,於「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查詢系統」開放各界查詢應用,相關的散佚海外空間圖資典藏資訊,請詳見「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網站。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