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03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檔案中的趣味―由臺南文峰茶莊陳家文書中舉隅

發佈日期 2012年5月11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柏棕

談起檔案、古文書,浮現在腦海裡的不外乎是一張張發黃的舊紙張,上頭書寫著看似明瞭卻又不易理解的文字組合。特別是官方機構所產生的檔案,內容更是脫離不了硬梆梆、四平八穩的形式。因為它的難以瞭解所產生的距離感,通常被認為只有研究者才會感到興趣,理解它的興味所在。但是來自民間的檔案,則展示出不同於官方制式文書的風貌,呈現了庶民社會栩栩多元的歷史足跡。本次專題所要介紹的即是徵集自臺南的一批民間資料—臺南文峰茶莊陳家文書,便是臺灣歷史上難能可貴且又富含趣味性的史料。

*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
內容摘要:

本批臺灣舊航照拍攝的時間是在1943至1945年、1947年、1951年及1959年,為美軍因國情需要於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期間,在東亞地區執行偵察任務所建立的圖資,計有273張航跡圖(亦涵蓋圖)、62捲底片的6,865張航照數位影像。臺灣舊航照涵蓋的空間範圍包括臺灣全島、澎湖、蘭嶼及綠島,拍攝任務標的以都會區、軍事基地,以及局部山區為主。因為偵察時飛行高度較低,所拍攝之建築物與聚落相當清楚。其中1940年代的臺灣地區正可補充國內典藏的不足,例如:1943年的花蓮地區航照可提供1951年花東大地震(米崙斷層、玉里斷層與池上斷層)前後時期地貌影像資訊,同時也呈現二次大戰後期臺灣遭受美軍轟炸前後的地理景觀變化。戰後至1961年間的航照,主要來自於美軍在冷戰時期以U-2偵察機執行的航拍任務,臺灣則在1962年開始參與中國大陸等地區航拍任務。1962年以前的U-2航照屬於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獨家收藏,使中研院同類數位典藏資料年限可往前推進至1950年代。

實體數量:

273張航跡圖(亦涵蓋圖)、62捲底片的6,865張航照數位影像。(至2009年止)

海外典藏/合作單位: 徵集方式:

臺灣舊航空照片原存美國國國家檔案館,總計有273張航跡圖(亦涵蓋圖)及131卷底片。由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空間團隊於2007年實地前往該館查看確認。2008年與該館商議合作數位典藏方式及實務實施流程,即開始定期派員前往該館實地拍攝航照底片。由於該館尚未完成全數底片資料的整理,空間圖資團隊只完成其中62捲底的航照數典藏。至2010年止所取得的數位內容,已交由團隊所屬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負責典藏管理。

執行團隊:

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空間圖資)

取用方式:

空間圖資團隊徵得之海外資源,交由所屬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典藏,完成航跡圖定位、航照整理與metadata建置後,於「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查詢系統」開放各界查詢應用,相關的散佚海外空間圖資典藏資訊,請詳見「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網站。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