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13 (一)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女性專題-走入職場的早期臺灣女性
1920年代後期,女性意識在臺灣逐漸抬頭,官方或民間的婦女團體紛紛成立,女性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社會事務,也使得女性在社會上的活動與角色隨之日趨多元。在經濟結構、知識分子鼓勵及政策等因素下,臺灣女性積極投入職場,隨著教育的深化,使得接受醫學、護理、教育、音樂、藝術等專業訓練的女性逐漸增加,並且進入專業領域就業。本篇以職場上的臺灣女性為主題,以看護婦、助產士、音樂家為例,帶領讀者認識日治時期的臺灣女性,走出家庭接受教育後,在職場各種專業領域貢獻所學的過程。
*
延伸閱讀研究
  1. 日治時期傳染病與衛生教育圖像資料」,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館藏選粹」。
  2. 范燕秋,〈鼠疫與臺灣之公共衛生(1896-1917)〉,《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1卷第3期,1995,頁59-84。
  3. 劉翠溶、劉士永,〈臺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9,頁89-132。
  4. 范燕秋,〈日據前期臺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1895-1920)〉,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5. 范燕秋,《疫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臺灣醫學史》,臺北:稻鄉,2000。
  6. 陳淑芬,《戰後之疫 :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1945-1954)》,臺北:稻鄉,2000。
  7. 劉士永,〈「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第8卷第1期,2000,頁41-88。
  8. 蔡承豪,〈「西班牙夫人」來了—1918 年流感侵襲下的臺灣社會景況〉,收於胡春惠、薛化元主編,《中國知識分子與近代社會變遷》(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5),頁 337-362。
  9. 蔡承豪,〈流感與霍亂:臺灣傳染病情個案之探討(1918-1923)〉,《臺灣學研究》第15期,2013,頁119-170。
  10.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編,《百年榮耀 世紀傳承:臺灣百年公立疫苗製造史1909-2014》,臺北:疾管署,2014。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