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19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微旅行

發佈日期 2015年10月14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黃湘棋

臺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即為東、西交通的重要據點。臺南府城、彰化鹿港、臺北艋舺三個城市航運發達,曾是臺灣對外貿易的重要出口與交通、經濟命脈,「一府二鹿三艋舺」象徵臺灣對外貿易的興盛繁華,同時也見證臺灣近代在國際貿易場域的發展。本次特精選欽差大臣沈葆楨、鹿港謙和號許氏家族,以及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所留下的檔案紀錄,展開三大港口城市的微旅行。

 
*
新開放期刊三種《蘭領印度時報》、《大亞細亞主義》、《自由通商(共榮經濟)》
2012-04-26 發表

本次於「日治時期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新開放《蘭領印度時報》、《大亞細亞主義》、《自由通商(共榮經濟)》等三種期刊,共計篇目1,730筆,影像3,538幅。以下分別就期刊內容慨況簡介如下:

《蘭領印度時報》開放篇目總計932筆,影幅共1,536頁。係日本南洋協會爪哇支部,以月刊形式發行。1924年1月31日,首卷刊行,至1927年12月31日,發行最末卷。該誌作為日本調查機關─南洋協會爪哇支部旗下的機關雜誌,以研究蘭印各項制度文物、協助在地日人經濟發展為宗旨,內容收錄當地的開發、商界、出版界、土地法規、租稅、海運、工業、農業、物產、財經、日本人的事業概況、英美兩國的發展情報等相關資訊,以及蘭印政府與蘭印當地人物的介紹。

 

 

《自由通商》係由自由通商協會日本聯盟發行,開放篇目638筆,影幅共1,732頁。收錄之首卷為1940年1月5日出版的第13卷第1 號,其後因自由通商協會改組為共榮經濟協會,自1942年6月5日出版的第15卷第6號起,改刊名為《共榮經濟》,1945年1月5日刊行最末卷第18卷第1號。該協會主張減輕生活必需品及原料品關稅,以維護國民生活安定,達到國力發展之目標,在東京、大阪、京都、神戶、名古屋等地均成立獨立的協會組織,並有總會日本聯盟的設立。其會誌內容包含了通商關稅日誌、國家經濟政策與法案之評論、商貿論著、隨筆、以及國際間的近期動向等相關記事。

 

 

《大亞細亞主義》由日本東京大亞細亞協會以月刊形式發行,開放篇目計有160筆,270頁影幅。1941年1月1日出版首刊,同年6月1日發行最末刊,共刊行6期。1940年,第二次近衛內閣組織「大政翼贊會」,欲統合國民支持政府政策,展開了「臣道實踐」的國民運動。在日本國內,大亞細亞協會與東亞同文會、東洋協會、同仁會、大東亞文化協會等諸團體,同為翼贊體制下的協力組織,負責協助運動的推進。本誌為協會所發行的雜誌,內容蒐羅了西亞、東南亞、印度,以及中國的華北、華中、華南、蒙古、新疆、滿洲國等相關情報,並收錄該協會會報、其他國外刊物之評論、日本外交與國際事務等資料。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