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11/27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由館藏看日治臺灣醫學教育的建立與醫師的養成

發佈日期 2018年7月23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謝明如

清領時期,近代西方醫學尚未普及之際,傳統漢醫屬「中九流」之一,社會地位不高,醫生取得優勢地位,乃係日治以降,近代系統性醫學教育建立後才出現的現象。欲瞭解臺灣近百年來醫生社會地位之變遷,首先需瞭解醫師養成之經緯。究竟臺灣醫學教育制度如何奠定?其教學內容為何?現在就讓我們以珍貴的館藏,一窺日治時期醫學教育的風貌。

*
新開放〈蔣廷黻日記〉1958-1965年
2025-02-19 發表

蔣廷黻(1895-1965),湖南人。近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外交家。1912年赴美留學,1923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返國後,歷任南開、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1935年辭去教職,轉任行政院政務處長,1936-1938年任駐蘇聯大使,返國後復任行政院政務處長。1945-1946年任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署長,1947-1962年任常駐聯合國代表與安全理事會代表,1961-1965年任駐美大使。1965年10月病逝紐約。

蔣廷黻留存的日記,自1944年至1965年,共22冊,一年一冊。日記書寫年代涵蓋其擔任外交官的職涯,以英文書寫,參雜少數中文與法文;內容以外交事務與個人見聞為主,包括對國際政治情勢的觀察,與同事、親友往來互動,以及個人心情和休閒生活等。日記原件收藏於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近期新增開放〈蔣廷黻日記〉1958-1965年的內容,時值其擔任聯合國代表和駐美大使期間。歡迎連線至「臺灣日記知識庫」檢索利用。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