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發表 |
為推廣臺史所重要的典藏檔案,首發先聲籌辦南部院區首次檔案特展,2024年9月6日熱鬧揭幕,百餘位來自各地貴賓前來共襄盛舉。 左圖:鍾淑敏所長貼上臺灣特有種-愛玉子
右圖: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鍾淑敏所長(中央持牌者)與謝國興研究員(右五),以及日本遠道而來的陳東華先生(左七,長崎泰益號第四代)、西村治美女士(右三,長谷川清總督的孫女),劉耿一、劉俊禎先生(左四與左五,臺南出身的藝術家劉啟祥的後代)、呂芳雄先生(右二,作家呂赫若的次子)、郭双富先生(右一),以及合辦單位臺灣文學館陳瑩芳館長(右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張隆志館長(左六)。
展覽以「南方・島嶼・人文」為題,精選珍貴一手史料,包括傳統商號書信、日治時期旅券紀錄、私人手稿、照片、舊藏報紙書刊等,以跨越四百年的歷史視野,展示與島嶼相關的人群流動、南方物產及藝文活動的歷史篇章。一同循著海浪的聲音,探索島嶼陸地,以五感體驗,深入了解昔時的人文盛況。 展覽資訊:點擊連結查看 開幕當天,由王麗蕉館長帶領貴賓參觀三個展區:「福爾摩沙縱橫行」追溯荷蘭人來臺南城至今的人群交流,透過海浪聲帶領觀眾展開島嶼旅程;「島嶼臺灣特有種」探索臺灣的獨特物產及代表性水果,結合聞香體驗,讓觀展者感受臺灣南國風情的獨特氣息;「文藝南國真善美」展現南國意象及日治時期的臺灣青年音樂巡演活動,體驗藝術與文學跨界共創的盛況。 第一展區展示人群從島嶼出發,越洋前行的人物故事。策展人中研院臺史所王麗蕉館長展場導覽,右一為劉啟祥家屬後代劉耿一先生,右二為長崎泰益號文書提供者陳東華先生。
第二展區陳列了臺灣特有種愛玉子被發現與命名的過程,讓參觀者實際觸摸感受。
第二展區展示臺灣特有物產與水果,長谷川清總督孫女西村治美女士(中者)細細查看郭雪湖〈南街殷賑〉畫作中熱鬧的街市與水果攤販。
第三展區展出南國意象入畫和日治時期的藝文巡演,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觀賞陳澄波〈新樓風景〉畫作。
第三展區《臺灣新民報》跨界文藝共創,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觀看連載小說上顏水龍的插畫。
本次展覽特別融入多感官體驗,從海浪聲音開始,帶領觀展者展開旅程。特別陳列了臺灣特有的物產,如甘蔗與愛玉子等,並結合臺灣特有水果的聞香體驗,讓觀展者在欣賞展品的同時,也能感受臺灣南國風情的獨特氣息,透過視覺與嗅覺雙重感官,深入體驗這片土地的自然風貌與物產之美;同時,也能欣賞臺灣畫家筆下的南國意象,並在復古咖啡廳的氛圍中,了解日治時期藝文跨界共創的樣貌。這些巧思旨在提升觀展的趣味性,讓社會大眾對檔案館的珍貴史料及臺灣史研究有更深入的認識與共鳴。 展區中有多項互動展示與五感體驗,如水果繪葉書翻翻盒與水果聞香
1934年鄉土訪問音樂會與1935年震災義捐仿真相冊提供翻閱
紀念章明信片創作,留下自己的觀展紀念
為了讓社會大眾透過特展認識檔案館珍藏的史料和臺灣史研究的關懷。這次特別與臺南兩大文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攜手合作,兩館提供的重要文化典藏及珍貴數位展件,使檔案展的故事脈絡更加完整,內容觀點更為豐富。 開幕式臺文館陳瑩芳館長及臺史博張隆志館長,以及在地的臺南市葉澤山副市長都蒞臨現場。為感謝各界對於檔案捐贈與收藏的支持,臺史所也特別邀請文書提供者親臨現場,包括特地從日本遠道而來的陳東華先生(長崎泰益號第四代)、西村治美女士(長谷川清總督的孫女)、劉耿一先生、劉潤朱女士、劉俊禎先生(臺南出身的藝術家劉啟祥的後代)、呂芳雄先生(作家呂赫若的次子)、郭双富先生(郭雪湖畫作提供者),以及郭雪湖基金會代表與提供下村宏文書檔案的拓殖大學長谷部茂教授。本所謝國興研究員也特別專程南下出席開幕式,在擔任本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與所長期間,主導徵集許多此次展出的檔案,如《臺灣地里圖》、《臺灣新民報》等珍貴史料。 當日聯合臺史所文化史研究群學術研討會「大眾文化與殖民現代性:日本統治後期臺灣的媒體與社會」,會場熱鬧非凡。除了來自臺灣史學界的學者,許多典藏單位及學校代表也到場,包括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蔡政良,以及臺南大學、長榮大學等校代表。 展期自113年9月6日起至12月6日止,誠摯地邀請您蒞臨觀展。 新聞報導 ● 〈從史料看見台灣歷史 中研院南部院區檔案首展揭幕〉,《自由時報》(記者劉婉君報導,2024年9月6日) ●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 揭開台灣鳳梨甘蔗香蕉會社老記憶〉,《聯合報》(記者周宗禎報導,2024年9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