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4/20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讓言論走向公眾─從新民會到臺灣新民報

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健將之一楊肇嘉曾謂:「報紙與議會是促進社會文明與發達的兩大動力。」辦報與爭取設置臺灣議會,正是臺灣文化協會兩大核心要務,足以代表文協以非武裝抵抗殖民差別統治之主張,並對臺灣民族意識之啟蒙影響深遠。 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本館特以日治時期臺灣人唯一自辦的報紙-《臺灣新民報》為展示主題,精選檔案典藏的個人文書、圖像資料、日記、旅券等特色史料,回顧日治時期臺灣人辦報之緣由,以及如何透過辦報振聾發聵,啟迪民智,提振民族士氣,讓言論走向公眾,呼應文化協會「助長臺灣文化發達」之成立目標,開啟臺人爭取民主自由之新頁,立足臺灣,放眼世界!

*
檔案館新開放文書:長崎泰益號文書-東南亞商業書信
2020-03-23 發表

長崎泰益號,為金門新頭的陳國樑(1840-1908)、陳世望(1869-1940)、陳金鐘(1890-1974)三代,於1901年至1940年代在日本長崎經營海陸物產批發買賣的商號。貿易對象以臺灣為多,其次為中國、日本、東南亞、東北亞等地的華人商號。文書內容主要為臺灣、中國、東南亞、朝鮮、日本等地商業書信與信底,以及各式憑證、契約、帳冊、電報電碼為主的商業經營文件;其次是身為長崎僑商的泰益號,每任店主皆擔任華僑組織要職,與當地官方民間組織團體交好,故留有福建會館等華僑組織的活動文件與往來文書,是研究近代東亞貿易發展與華僑活動的第一手史料。

本次開放系列六「東南亞商業書信」,書信近2千6百餘件、數位影像1萬多幅。系列下依各商號地理位置,再細分為馬尼拉、曼谷、檳城、新加坡、印尼商號書信等5個案卷,案卷下再以各商號整併所有書信,並依商號首字筆畫順序排序。與泰益號來往的東南亞商號中,近半數位於新加坡,馬尼拉次之。書信中常見的交易品項以海產物及南北貨為主,如各式魚干、鮑魚、魷魚、白菓、茴香等。

系列六「東南亞商業書信」,歡迎連線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查詢與使用。
 


1914年7月24日新加坡正泰美書信,此商號留存4百餘封商業書信,與泰益號往來近20餘年(1914-1939)。信中提及欲和泰益號建立貿易關係,因書信往返過於不便,希望使用電報溝通。但須製作兩方便於使用的電報暗碼表,以解讀電報訊息。
(識別號T1001_06_04_008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