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9/28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中的石門古戰場,在戰後被屏東縣政府列為當地十大景點之一。(圖1)除了紀念碑上「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的文字,透露當年牡丹社人奮勇抵抗日軍攻擊的心境外,就當時臺灣的歷史氛圍有何意涵?大清帝國、臺灣、日本三者之間又產生了何種關係?何以位於臺灣最南端的牡丹社人會遭受日軍的攻擊?接下來隨著「時空旅行」特展旅人-沈葆楨的腳步,走入石門古戰場,探尋牡丹社事件發生的源由,瞭解沈葆楨來臺善後與建設的歷史背景。
*
「臺灣日記知識庫」新開放《馬偕日記1871-1901》
2019-04-09 發表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漢名偕叡理,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曾就讀多倫多師範學校、多倫多大學神學院、普林斯頓神學院,為加拿大長老教會第一位派至海外的宣教士,1871年抵達臺灣,1872年定居淡水展開宣教29年的生活。馬偕的宣教事業主要透過旅行,加上學習當地語言為媒介宣揚教義,又以行醫、辦學教育的方式,深入聚落,足跡遍佈北臺灣。1901年馬偕被診斷罹患喉癌,同年病逝於淡水家中,享年58歲。其日記手稿記錄時間始於1871年11月1日,至1901年2月12日,共有12冊,其中1883年日記佚失。日記主要是以英文書寫,其中亦夾雜有臺語羅馬字的地名、人名,內容記錄馬偕的宣教、教育、醫療事業與其生活見聞。日記相關出版紀事參見表1

本次開放內容採英文原文,計有10,284篇/天,註解11項,約29萬字,另含日記手稿影像,計1,356頁影幅。目前日記知識庫已累積有16部日記,約1,617萬字,歡迎連線登入臺灣日記知識庫查詢使用。

表1:馬偕日記出版紀事

出版年 出版名稱 紀事
2007年 Mackay's Diaries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真理大學接受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託付,出版馬偕日記英文版。
2012年 《馬偕日記》 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策劃翻譯,委由臺北玉山社出版日記漢文版。
2015年 The diary of George Leslie Mackay, 1871-1901 編輯團隊為更真實呈現馬偕原文書寫內容,還原、勘誤、補足史料紀錄原貌,歷經多年判讀校訂,由本所協助編輯出版。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