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11/21 (五)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讓言論走向公眾─從新民會到臺灣新民報

發佈日期 2021年10月29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謝明如

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健將之一楊肇嘉曾謂:「報紙與議會是促進社會文明與發達的兩大動力。」辦報與爭取設置臺灣議會,正是臺灣文化協會兩大核心要務,足以代表文協以非武裝抵抗殖民差別統治之主張,並對臺灣民族意識之啟蒙影響深遠。 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本館特以日治時期臺灣人唯一自辦的報紙-《臺灣新民報》為展示主題,精選檔案典藏的個人文書、圖像資料、日記、旅券等特色史料,回顧日治時期臺灣人辦報之緣由,以及如何透過辦報振聾發聵,啟迪民智,提振民族士氣,讓言論走向公眾,呼應文化協會「助長臺灣文化發達」之成立目標,開啟臺人爭取民主自由之新頁,立足臺灣,放眼世界!

*
檔案館新開放文書:長崎泰益號文書-中國商業書信
2019-01-07 發表

〈長崎泰益號文書〉(1880至1940年代)為金門陳氏家族於日本長崎開設「泰益號」經營貿易及各種社會活動過程中所產生與保存的文書,集中於陳瑞椿(1840-1908)、陳世望(1869-1940)、陳金鐘(1890-1974)三代之間。文書中有相當大量、完整的商業往來書信,以及商號經營、華僑事務、家族活動等各類史料,是研究近代東亞貿易發展與華僑活動的第一手史料。

2012年,本所與泰益號後代陳東華先生簽署泰益號文書數位典藏合作協議,文書內容包含書信、帳冊、電碼簿、單據、契約證書、出版品、印鑑、文物等5萬餘冊件。檔案館根據文件類型及產生來源,將此文書劃分為商業書信、經營文書、家族相關文書及典藏、福建會館與華僑事務相關文書等10個系列。因文書數量龐大,整編費時,採分階段開放。

系列二「臺灣商業書信」已於2017年開放,本次開放系列三「中國商業書信」,書信近1萬2千件、數位影像4萬多幅。系列下依各商號地理位置,再細分為上海商號書信、福建商號書信、香港商號書信,以及其他地區商號書信等5個案卷,案卷下再以各商號整併所有書信,並依商號首字筆畫順序排序。

泰益號與中國客戶的交易商品種類十分豐富,除了海產、南北貨、食品、雜貨、藥材等常見商品外,各個地區有不同的熱門品項,如上海地區的棉花、東北一帶的棉紙、茴香等。此外,中國與臺灣兩地商號交易,委託泰益號轉運貨品以節省關稅的情形相當頻繁,顯示日本統治臺灣時期中國、日本、臺灣三地國際貿易的途徑及互動關係。

系列三「中國商業書信」,歡迎連線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查詢與使用。


1907年7月12日,上海德大洋行書信。上海德大洋行與泰益號來往20餘年,僅此
商號就留下1千1百餘封書信,數量甚為可觀。 識別號:T1001_03_02_053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