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07 (一)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語言統一實踐普世理想- 日治時期臺灣世界語運動文獻

發佈日期 2013年3月15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L. L. Zamenhof, 1859-1917)於1887年所創造的人工語言,期待透過簡單易學的輔助語,打破國際間的語言藩籬,促進交流和相互理解。其字彙包含了印歐語系中常見字,列舉幾個基本字彙,如「太陽」這個單字的世界語為sunro;「紙」則為paperor;「十二月」則為Decembro等。世界語的推廣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運動,追求語言使用的平等自由、跨民族的教育觀點,傳達普世一家的理想。

*
檔案館新開放文書:陸徵祥文書
2019-01-07 發表

陸徵祥(1871-1949),字子欣或子興,號慎獨主人,法文名J. René Lou,出生於江蘇上海基督教家庭,1881至1896年間,修習古文、法文、外交學等,先後擔任俄國使館翻譯生、駐俄使館翻譯官。1899年,與比利時名媛培德女士(Berthe Bovy)結婚。1905至1911年間,擔任駐荷、駐俄公使(圖1)。1911年10月,受培德女士影響洗禮皈依天主教。1912年3月,唐紹儀在北京組織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陸徵祥任命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外交總長。1912至1916年間,兼任國務院總理、國務卿等職務。1919年,率中華民國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1920年,辭去外交總長職務。1922年,出任駐瑞士公使。1927年,卸下官職後隨即進入比利時布魯日本篤會聖安德魯修道院(Abbey Saint-Andrew’s, Bruges)修行(圖2),直至逝世為止。


                             圖1 1907年陸徵祥駐荷公使            圖2 1935年6月29日陸徵祥晉升司鐸
                          識別號:T1063_05_10_0005           識別號:T1063_05_10_0005 

2014年,中華民國外交部邀請中央研究院與修道院合作數位典藏陸徵祥文書,遂由臺灣史研究所與修道院於2015年12月簽訂數位典藏合作協議。修道院所保存之陸徵祥文書與文物,共43盒,依檔案類型分為「日記與雜記」、「中文往來書信」、「外文往來書信」、「信函簿與明信片」、「手稿雜件」5類,影幅約2萬2千張。(表1)各系列開放方式均為到館抄錄,歡迎連線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查詢使用。

表1:〈陸徵祥文書〉各系列收錄內容

系列名 收錄內容
系列一 日記與雜記 陸徵祥日記簿、雜記簿、信底簿、剪報冊。
系列二 中文往來書信 中文信函與信函簿、陸徵祥信底、他人往來信函、剪報、晉鐸文件、手稿雜件。
系列三 外文往來書信 外文信函、法文信函簿、陸徵祥信底、他人往來信函、手稿雜件。
系列四 信函簿與明信片 中文與法文信函簿、明信片及卡片、陸徵祥明信片底稿。
系列五 手稿雜件 宴席菜單、資料剪貼簿、單據、生平事略文稿、陸雲峰相關文稿、培德夫人信函與文件、巴黎和會人員照片集等。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