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13 (二)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大家一起來讀報─《臺灣新民報》與《興南新聞》日刊的內容取材觀察

發佈日期 2022年7月4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以及接續之《興南新聞》為系列性報紙,時間橫跨1923年4月至1944年3月。然而,1932年獲准發行日刊後的報紙,幾無留存。有鑑於此份報刊的重要性,本所近年來海內外蒐集,終於挖掘出1938至1941年《臺灣新民報》獨家典藏。報紙刊載的內容多元,囊括政經時事、地方消息與藝文新知,更是研究二戰時期的臺灣史極為珍稀的史料。

本篇嘗試解讀與觀察在1932年4月發行日刊之後,報紙外在的規格版面與用字,以及主要收錄的內容與專欄規劃。再分析隨著時間演進與大環境更迭,內容取材的特殊性與變化。期透過本文深入介紹這份屬於臺灣人的報紙,進而邀請您一同讀報回顧昔時臺灣大小事。

*
新開放〈陳植棋畫作與文書〉全宗
2017-03-16 發表

陳植棋(1906-1931),出生於臺北汐止,1921年入學臺北師範學校,課餘時間加入石川欽一郎主持的寫生會,開啟繪畫之路。1925年赴日留學,就讀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在學期間即有卓越的藝術表現,不僅接連入選光風會、槐樹社等日本在野畫會之展覽,亦曾兩度入選帝展。1927臺展開辦後更是年年參與,並獲得特選與無鑑查之榮譽,被譽為天才型的畫家。其性格剛毅熱情、富含理想,在短短七年的繪畫生涯中始終創作不懈。此外,其亦與陳澄波等畫友積極籌組七星畫壇、赤島社等本土美術團體,致力推廣美術教育,對於早期臺灣美術的奠基與發展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本全宗收錄陳植棋及其家族的個人文件、繪畫作品與各式收藏,依檔案類型分為「文件與手稿」、「繪畫作品」、「往來書信」、「相片」、「明信片集藏」、「圖文剪貼與藏書」、「文物」等7個系列,共計137件,逾2,900張影幅。各系列皆已完成內容之著錄與開放查詢,以數位影像提供瀏覽。其使用方式,除「往來書信」採到館閱覽抄錄外,其他系列均開放到館閱覽列印。

歡迎連線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之〈陳植棋畫作與文書〉查詢使用。

圖1:1928年陳植棋所繪〈桌上靜物〉寫生畫,曾獲第二屆臺展無鑑查。
識別號:T1076_02_01_0014


圖2:陳植棋所繪〈臺灣風景〉入選1928年第九回帝國美術院美術展覽會。
此為陳植棋所藏該年度帝展之明信片。
識別號:T1076_05_0003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