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9/16 (一)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臺灣新民報》地方特輯—1939年花蓮港開港

發佈日期 2023年10月11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朱丰中、川島尚子

《臺灣新民報》相關報刊是日治時期唯一由臺灣人發行的報紙,內容相當多元豐富,其中針對地方或事件深入的專題報導,是進行家族史、地方學研究相當重要的史料。在臺史所的報紙典藏中,計有將近百部的地方專題報導,主題涵蓋經濟產業、建設、人文歷史、學校教育等。這些留存於《臺灣新民報》的在地人文特色、產業歷史,是認識鄉土的珍貴紀錄。本文以1939年花蓮港竣工開港為中心,從《臺灣新民報》1939年10月1日至2日連續兩日發行的特輯號『躍進花蓮港開港記念號』,以及本所典藏等資料,介紹日治時期花蓮港的建港過程及影響。

*
實業家──大甲杜清(1869-1937)、杜香國(1893-1946)父子

在臺灣西部沿海地區很早就出現帽蓆編織的經濟產業,最初是以家庭副業為主。日本殖民臺灣後,即大力推廣帽蓆產業,並將臺灣所產帽子行銷海內外,包括東南亞地區(圖28)。

明治三十三年(1900),臺中大甲人杜清鑒於帽蓆產業前途無量,於是聚集地方資本,創設「元泰商行」,積極改良大甲帽蓆,並拓展市場至歐美各地。大甲帽蓆盛名遠播,帶動了大甲帽蓆產業的興盛,並因此改善大甲地方鄉民的生活。

明治三十五年(1902)杜清又與地方人士朱麗、李城等創設「大甲帽蓆合資株式會社」,首開工廠,為大量生產大甲帽之先河(圖29)。由於大甲草帽是當時重要外銷商品之一,獲利甚高,無論男女皆投入製帽工業,但女性仍是最主要的生產力(圖30)。

杜香國為杜清之子,先後擔任臺灣證券株式會社專務、大甲商工會會長、蓬萊紙業株式會社社長、大甲信用組合理事等職,父子二人皆活躍於臺中地區的產業及金融業。

圖像 說明
圖28:臺灣帽子的宣傳海報
【所藏編號 A0047_00_00_0007】
圖29:大甲帽蓆會社
【所藏編號A0166_00_00_0046_a01】
圖30:編織大甲帽
【所藏編號A0175_00_00_0015_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