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18 (日)

本日不對外開放

*
團結藝心—館藏中的日治時期美術團體及其活動網絡

發佈日期 2021年6月29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饒祖賢

本所檔案館近幾年持續耕耘臺灣藝術史檔案文獻的數位典藏,包含陳澄波、顏水龍、陳植棋、蒲添生、劉啟祥、郭雪湖等前輩藝術家檔案,亦有楊肇嘉文化贊助相關文書,與其他個人集藏之書畫作品暨史料等。本篇以20世紀前半由臺籍畫家參與成立的重要美術團體及其活動經緯為主軸,選介個人手稿、信函文件、圖像資料、報章雜誌等相關館藏,追尋近代美術史中藝術家、畫會組織與贊助者多方之間的往來互動,以及藝術與社會相生相融、團結「藝」心的關係!

*
二、「蕃界」踏查影像

日本領有臺灣後,為取得山地豐富的資源,屢屢出動軍警所組成的探險隊伍,前往山地調查,因而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典藏的臺灣寫真,即留存許多「蕃地」踏查的寫真紀錄。《臺灣蕃界寫真帖》是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冊,係日人前往探查大甲溪支流白毛溪附近的泰雅族阿冷社、白毛社留下的影像紀錄,推估拍攝時間在1903年前後。該冊內含照片36幀,內容包含頭目、隘寮及隘勇線、蕃產物交換所、耕作與捕魚等影像,並輔以手寫文字說明,可以一覽百年前原住民族部落活動與生活形態。

阿冷社土目
蕃物產交換一景
耕作情況
阿冷社族人於双口溪捕魚情景
族人將魚藤罝於河床的碎石處




阿冷社土目(左上)、蕃物產交換一景(右上)、耕作情況(左中)、阿冷社族人於双口溪捕魚情景(右中);族人將魚藤罝於河床的碎石處(左)。檔案來源:《臺灣蕃界寫真帖》,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臺灣寫真帖第二四六號》是以泰雅族、鄒族、賽夏族、排灣族、阿美族等原住民族的生活風俗與部落建築為拍攝主題的寫真帖。本冊中收錄豐富的圖像紀錄,呈現不同部落族群的傳統服飾與獨特的生活樣貌。

泰雅族男子
鄒族部落
阿美族合影
排灣族的傳統服飾

泰雅族男子,是本系列中少數的人像特寫,清楚地呈現泰雅族傳統的刺青紋路、服飾與身上的裝飾物(左上)、鄒族部落(右上)、阿美族合影,其多著漢人服飾,僅在外圍上傳統織布,或能從中推斷較其他山地原住民族漢化程度略深(左下)、排灣族的傳統服飾(右下)。檔案來源:《臺灣寫真帖第二四六》,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排灣族的住屋(左上)、泰雅族的住家及穀倉(右上)、賽夏族的骨頭棚(下)。檔案來源:《臺灣寫真帖第二四六》,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