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13 (一)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臺灣新民報》地方特輯—1939年花蓮港開港

《臺灣新民報》相關報刊是日治時期唯一由臺灣人發行的報紙,內容相當多元豐富,其中針對地方或事件深入的專題報導,是進行家族史、地方學研究相當重要的史料。在臺史所的報紙典藏中,計有將近百部的地方專題報導,主題涵蓋經濟產業、建設、人文歷史、學校教育等。這些留存於《臺灣新民報》的在地人文特色、產業歷史,是認識鄉土的珍貴紀錄。本文以1939年花蓮港竣工開港為中心,從《臺灣新民報》1939年10月1日至2日連續兩日發行的特輯號『躍進花蓮港開港記念號』,以及本所典藏等資料,介紹日治時期花蓮港的建港過程及影響。

*
築港工程啟動與竣工
一、1931年啟動建港

由東部在地日系資本所推動的東臺灣築港運動,在總督府的東部治理政策及財政緊縮下,歷經多年請願未果。直到1926年總督府暫停南進政策,為了開發及取得東部資源,並吸引日系資本前往投資,在臺東線鐵路的全線通車後,港口的興築便成為下一波基礎建設的重點。

1930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擬訂了5年的全島港灣調查計畫,同年完成花蓮港的調查,依據調查結果,港口選址於米崙附近,計畫在海上建造堅固的防波堤,挖掘內側的陸地,將大量的沙土去除後引入海水,建造現代化的「陸掘式港灣」。日本直到1951年才有大型的陸掘式港口建設,而花蓮港早了20多年,以當時的技術水準可謂相當先進。1931年日本國會通過花蓮港建港的預算案,總工程費超過742萬圓,規劃工期7年。開工當日,地方政府關係人士及市民歡慶開工式,以山車遊行市街,歡欣鼓舞期待港口竣工。





圖9:1935年花蓮港築港計畫概要與平面圖
資料來源:花蓮港築港概要,《臺灣銀行所藏日治時期文書》(T0868),1935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二、築港現場

花蓮港的規模,擁有每年20萬噸的貨物吞吐量,共有3個埠頭可以同時停靠3艘4,000噸級船隻。為建造這堪稱絕無僅有的陸掘式港口,工程以蒸汽挖土機挖掘土石,調用數十輛貨車及五、六百名苦力進行搬運。1935年毛利之俊主編的《東臺灣展望》,收錄許多東臺灣珍貴照片,時值花蓮港建港,也收錄了當時的工事照片。



圖10:從臨港線鐵道遠望花蓮港築港工事
資料來源:東臺灣展望,《郭双富庋藏》(T1022),1935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11:江口突堤旁興建的新堤防
資料來源:東臺灣展望,《郭双富庋藏》(T1022),1935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12:花蓮港築港工程的苦力
苦力勞動情景,這些勞動者包含漢人、原住民及中國人。
資料來源:東臺灣展望,《郭双富庋藏》(T1022),1935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13:1935年第九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入選作品―川村幸一〈起重機〉
川村幸一為花蓮港廳鳳林馬太鞍公學校教員,於暑假期間前往米崙築港現場寫生,回到學校後,花費3日修飾細節完成。〈起重機〉描繪的主題即是花蓮港築港的景象,畫面可見防波堤的施工情形,以兩臺起重機吊起岸邊成列的消波塊。
資料來源:第九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郭雪湖畫作與文書》(T1089),1935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三、1939年歡騰的花蓮港

歷經預算縮減及工期延宕,1939年花蓮港第一期工程竣工。該年8月20日的臺灣新民報,預告了基隆和花蓮港間的定期航線(圖14)。為配合花蓮港開港祝賀會儀式,定期航線預定於10月1日啟航,由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的船隻—武昌丸與貴州丸,負責定期航線的運輸。每日晚間九時從基隆港出發,隔日上午七時抵達花蓮港,返程由花蓮港於晚間九時出發,預計隔日上午抵達基隆。

10月1日舉行開港祝賀會,上午由森岡總務長官代理小林總督出席,並從日本招待數百名來賓參與,搭乘大阪商船的預訂航行船武昌丸及貴州丸進港。下午舉行藝妓及原住民的表演,也從基隆請來一流選手在灣內進行划船比賽,晚間則有花蓮港的居民提燈遊行,整日好不熱鬧,連續4天花蓮港都籠罩在歡慶的氛圍之中。

1940年由於港灣容量不足,總督府展開第二期築港計畫,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事白熱化,相關工程就此停擺。圖16為1943年長谷川清(1883-1970)總督巡視第二期工程照片。



圖14:1939年基隆與花蓮港定期航路報導
資料來源:臺灣新民報第3073號(1939-08-20),《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T1119),1938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圖15:輪船武昌丸停抵花蓮港
資料來源: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 昭和十五年版》,臺北市: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1940年,圖版無頁碼,中研院臺史所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


圖16:1943年臺灣總督長谷川清視察花蓮港築港第二期工事
資料來源:視察寫真冊(十七),《長谷川清文書》(T0886),1943年,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