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09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穿越時空尋訪長崎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
時空旅行」特展旅人-長崎華商泰益號創立於20世紀初,經商貿易網絡橫跨整個東亞地區,包含俄國海參崴、朝鮮半島、中國大陸沿海、臺灣、呂宋島、馬來半島等各地商埠,並以臺灣及東南亞的華商為主要客戶。臺灣自1895年成為日本殖民地,由於日本官方政策之導向,積極強化了日、臺之間的經貿關係,在此時空背景下,泰益號以其地利、語言文化等優勢,拓展對臺貿易。泰益號文書中,現存臺灣商號的貿易書信約有17,000多封,其中以臺北大稻埕商家所發出的書信最多,數量近萬封。
*
再生・數位典藏與加值

1941年總督府發布「新聞紙等揭載限制令」,《臺灣新民報》被迫更名為《興南新聞》,版次減半,內容多以戰況報導為主,幾與御用新聞無異。1944年3月,臺灣全境較有規模的6家報紙,包括《興南新聞》在內,被合併為《臺灣新報》,《臺灣新民報》實質上已歸於消滅。雖然暫時畫下休止符,惟臺人透過媒體表達思想與言論自由之批判性,已經悄然萌芽並延續至戰後。

從《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到《興南新聞》,時間橫跨1923年至1944年,計21年,自創刊起算,距今已歷百年。中研院臺史所近年來陸續挖掘1938至1941年《臺灣新民報》日刊獨家典藏,並整理1941-1944年之《興南新聞》,使臺灣民報系列報刊之典藏趨於完整。

有鑒於報刊之重要性,中研院臺史所以整合檔案典藏、內容加值創新為目標,將此唯一由臺灣人創辦的報紙彙集為〈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專題性全宗,先進行全宗編排與數位化掃描,以及後設資料著錄,並陸續滙入「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開放讀者連線查閱報刊資訊與取用數位典藏成果。

在前述基礎上,再持續推進新聞標題等內容加值工作,期望透過全面性數位典藏與內容加值,使泛黃陳舊、久藏於庫房的報紙得以重生。咸信《臺灣新民報》史料之整理開放,對於理解1920年代以來至終戰前臺灣的社會文化與民眾生活,將可提供異於《臺灣日日新報》之觀點,促發更貼近臺人思維與歷史樣貌之研究,支援臺灣史各項研究議題之深化與開展。


圖26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臺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 

2021年院區開放線上展覽集章活動—中研院臺史所QRCODE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